花香闲人 发表于 2017-7-20 22:21:38

【贵州名贤录】之抗日名将陈德明

            忻口扬威,蒲掌拍倭,龙门御甲剑三尺;
            中条策马,金沙正道,凤麓演兵旗五星。

花香闲人 发表于 2017-7-20 22:22:03

陈德明少将。字绍康,贵州遵义人,生于1899年10月。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14军85师153团上校团长,1943年任第14军85师副师长,1944年3月代理师长,8月兼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第3分区警备司令,抗战胜利后任国防部少将部员,1949年任第8编练司令部军士总队少将总队长,9月任第49军275师师长,11月23日在贵州金沙起义。后任解放军遵义军分区副司令员,贵州省军区参议,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省政协常委,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5师由蚌埠步行至河北,在南口附近与日军作战。后隶属第14军参加忻口会战,曾一度夺回南怀化阵地,获日方尊称''铁军''。1938年6月转入中条山与日军打游击战。1941年撤至渑池布防,1944年4月在洛阳战役中,85师打退了向龙门阵地进攻的日军装甲部队,受到1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的嘉奖。[凤麓]即遵义凤凰山麓,代指遵义。[蒲掌]切85师在蒲掌地区歼灭日寇事迹。

花香闲人 发表于 2017-7-20 22:22:38

金沙安底起义
      1949年11月23日,国民党军第275师师长陈德明,率部2800余人在贵州安底起义。起义后部队编入人民解放军遵义军分区。

花香闲人 发表于 2017-7-20 22:23:04

中条山战役失败的原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首先是日军全力决战,而国军对双方实力缺乏清醒的估计。战前,卫立煌原来是凭着二十六万大军与日军四个师团对峙,所以才能长期坚持中条山防线,并自称“东方马其诺防线”。但这次战役,日军非常重视,尊为“中原会战”,是一举拿出七个师团超过十万的主力部队来决战了,其志势在必得。而国军在战前按老蒋要求,甚至还抽调部队去反共,使中条山地区兵力反下降到十七八万人。要知道,日军单位战力远超国军(包括中央军),整个抗战期间日集中10万以上兵力的攻势,多少国军都很难抵挡。这次确以10万打18万,可以说是“占据压倒优势”。按毛的话讲,日军是拿出“把纸老虎当真老虎来打”的干劲了,而国军还浑然不知大难临头而坐以待毙! 其次是战前日军准备认真充分,国军吊儿郞当仓促应战。日军为确保会战成功,对主力部队做了山地战的强化训练,并事先清扫周边为突出做好准备,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国军连上层都思想准备不足,下层部队更是没有任何应战准备,渡口工事没有加强不说,令人匪疑所思是,竟然粮食都没有储备够。以至出现了远途来袭的日军兵精粮足,而守在自己阵地上的国军被围后出现“断粮三日”绝境的咄咄怪事!饿你三天,那连“大刀”都提不起来了,所以部队一触即溃。 第三是日军贯彻作战决心坚决,指挥得当,配合有力,而国军进退失据,指挥混乱,部队互不协调。战役一爆发,日军各部按计划进行了果断快速的进攻和穿插包围,没有任何迟疑,干净利索得象是教科书上的案例。而国军始终没有象样的作战计划,要么不顾事实地要求“恢复原有阵地”,要么要求“就地固守”,而且很快就失去统一指挥,听任各部各自为战。有的部队尚能顽强抵抗,但更多是不顾友邻拔腿就跑。 应该承认,中条山战役中,国军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可惜多数只是壮烈殉国,只有王村一战有点实际意义(日军此役相当部分伤亡是在那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多数国军战力低下,士气也不尽人意,甚至轻易降敌,以至出现与日军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

共田八发 发表于 2019-10-16 15:42:49

陈德明少将。字绍康,贵州遵义人

蓝天闲云 发表于 2019-10-17 10:19:30

抗日时代。

旭日霞光 发表于 2021-6-1 18:44:12

战争年代。

旭日霞光 发表于 2021-6-1 18:44:26

抗日军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名贤录】之抗日名将陈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