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锦瑟

【DDL-50锦瑟的笔记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09: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情对创作手法及应用(上)


  创作无情对,目的简单明了:把字对工整,并保证句子质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凡有对联基础的人都能很快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这些方法有人简单总结过,但没有系统化、科学化。前辈中的无情对高手,也使用过这些手法,但具体到每个人,往往各有偏废,重视一些手段,而很少用另外一些手段。这一状况,使创作空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无情对的发展。
  
  今天这一讲,将系统介绍无情对的创作手法,下一讲将进行应用示范。这一课很关键,关系到你今后的无情创作实践是否能做到轻松、自如的问题。希望同学们通过掌握要领,反复练习,娴熟掌握所有手法。

  介绍之前,先复习一下前面的关键内容:

  人们认为一对字“工对”,是因为它们的“诸多明显不同的含义”中 ,至少有一组“工对义”。如

  花:a植物器官;b(颜色等)混杂的;c用(金钱等)
  白:1白色;2告、说;3明了、昭然;4白族

  这对字的“工对义”就是b和1
  如果是其他11对组合出现在句中对应位置,对仗就不太工整。但因为b和1的存在,人们也觉得这组字对得很工整。

  同学们要学会创作无情对,必须对“工对义”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具体的某一对字,要能快速、准确判断其“工对义”,且能娴熟寻找到常见的“不工义”。

  一、常用手法

  无情对的创作手法有:转义、变词性、异步和直对。
  下面简要介绍:
  
  转义:又称借对(借义),指“让一个字或词,句中的甲义与对应的字词不能相对,但以乙义与之形成工对”的手法。

  例:
  庭前花始放
  阁下叶先生
  例中,“叶”是名词,甲义——姓氏,但与“花”形成工对的则是其乙义——植物器官
  
转义的原理:使某字、词的甲义≠工对义(即:甲义=某一“不工义”)
  
  变词性:指“让一个字或词,在句中以甲词性与对应的字词相对,但以乙词性与之形成工对”的手法。

  例:
  树已千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例中,“果”,甲词性——副词,但与“树”形成工对的是:乙词性——名词。

  词性变对的同时,肯定实现了转义。所以,“变词性”手法隶属于“转义”,通常为了便于分析与交流,把“改变了词性的转义”单独拿出来归纳为一种手法。

  我们虽然有必要认识“变词性”手法的原理及结果,以便对无情对的“不对称特征”有清晰的认识,但在实际创作中,只要把握“甲义——乙义”这一关键就行了。
  
  异步:就是故意造成上下句“词不对位”的手法。

  当以词为单位断句时,上下出现错落情况。(这一手法,有人总结为“变结构”,但通常与现代语法的“变结构”情况混淆,所以,本文总结为“异步”)。

  例:
  
  三/径/渐/荒/鸿/印/雪
  两江/总督/鹿传霖
  这是“223”结构对“1111111”结构 

  鸡冠花/未/放
  狗尾/叶/先生
  这是“212”结构对“311”结构
  
  举国/关心/高考/热 [赤兔马]
  张家口/眼下/严寒 [田园微风]
  这是“322”结构对“2221”结构
  
  恐龙/闹/青海
  喜马拉雅山 [陈远清]
  这是“5”结构对“212”结构

  “异步”情况,只有错开较明显,意节明显不对称时,对无情效果的贡献才大;通常,“异步”的同时,还叠加“转义”和“变词性”手法。
  
  直对:即根据实际创作需要,使作品中的部分“对位词”像普通对联一样直接相对。

  例:
  人生/欲望/多
  马克思/名/大 [柳絮飘]
  例中,“大/多”在对应的位置,即“对位词”,其对仗方式与普通对仗一样,既没转义,也没变词性,更没异步。所以,这组词,是直对。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例中,“粗/细”“毛/羽”“野兽/家禽”是3对直对的词。
  
  直对的原理:对应位置的字、词,均保证“甲义=工对义”。


  直对,虽不直接为“不对称”作贡献,但它为“对称”作贡献,保证句子成立,和谐一体,是综合造就无情味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然,成功的无情对,通常密集使用借对,至少运用了前三种手法中的某一种,不能全部直对。全部直对,就是普通对联了。(有部分词借对,可能还是普通对联,这是后话。)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转、变的细分
  
  转义和变词性,是无情创作最常用两大主要手法,通常简称为“转”、“变”。根据“转”、“变”在具体无情作品中的实际情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下转”、“下变”;“上转”、“上变”;“双转”、“双变”等手法。 由于它们最常用,且统计表明:传统的习惯主要采用下转(变)手法,而上转(变)、双转(变)只是偶尔无意识使用。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并重点掌握上转和双转。
  如果同学们主动认识到以上手法应均衡使用,并调整创作习惯,一定会如鱼得水。下面是具体介绍:
  
  下转:就是保持出句中字的含义不变,通过对句中的字来实现“转义”。

原理——

  出句中的字:甲义=工对义
  对句中的字:甲义=不工义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对句中的字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例
  树已千寻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1位、7位下转 

  树:甲义——树木;工对义——树木
  萧:甲义——姓氏;工对义——植物

  斧:甲义——一种兵器;工对义——一种兵器
  刘:甲义——姓氏;工对义——一种兵器

  下变:就是保持出句中字的词性不变,通过对句中的字来实现变词性对。

原理——与“下转”相同,只是伴随词性变化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对句中的字至少有2种及以上词性。

  例:
  树已千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1位、7位下变
  果,副词—名词;干,动词—名词

  上转:就是把出句中的字当成别的含义来对。

原理——

  出句中的字:甲义=不工义
  对句中的字:甲义=工对义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出句中的字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例:
  羊肠小道 [烤炉煎茶]
  驼背老僧 [学而究]
  4位上转
  道:甲义——道路;工对义——道士
  僧:甲义——僧人;工对义——僧人

  上变:就是把出句中的字当成别的词性来对。

原理——与“上转”相同,只是伴随词性变化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出句中的字至少有2种及以上词性。

  例:
  陈水扁
  卖汤圆
  1位上变
  陈,名词—动词

  双转:就是让出句、对句中对应位置的字均以“不工义”存在于句子中。

原理——

  出句中的字:甲义=不工义
  对句中的字:甲义=不工义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这组对位的字,都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例: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2位双转

  星:甲义——星级;工对义——星星
  月:甲义——月份;工对义——月亮   盛夏风光观食日 [聿舟]
  单元水电表居中 [纪晋唐]
  2位、7位双转

  夏:甲义——夏天;工对义——夏朝
  元:甲义——空间单位;工对义——元代

  日:甲义——太阳;工对义——日本
  中:甲义——中心部位;工对义——中国

  双变:就是让出句、对句中对应位置的字“形成工对的词性”都不是它们的甲词性。

原理——与“双转”相同,只是伴随词性变化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这组对位的字,都至少有2种及以上词性。

  例:
  面壁思过
  角膜神经 [柳絮飘]
  4位双变
  “经/过”,全部由名词—动词
  
  数学概率表明:“下转(变)”和“上转(变)”出现的几率应该一样,“双转(变)”可能出现的几率应该比前两类更高。但实际使用情况是:
  对流传至今的18副经典的无情作品的统计是:下转(变)18处;上转(变)6处;“双转(变)”1处。
  对中华国粹网无情版擂台1-45擂“胜出”作品的统计是:下转(变)109处;上转(变)55处;“双转(变)”10处。
  对无情对佳作100副的统计是:下转(变)188处;上转(变)97处;“双转(变)”47处。


  由此可见:前人较少使用上转(变),很少使用“双转(变)”。即使是“下转(变)”,也通常面对数十条路,只走了几条羊肠小道,且往往略有所获即半途而返。

  希望大家在娴熟掌握手法后,不但懂得全方位、多渠道创作,而且能根据数学概率的指向,有意识多使用上转(变)、双转(变)手法。特别是对联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更要克服创作惯性的影响,避免固守一种思维转不过弯来。这样,不但比常人多了许多应对角度,而且可能发现很多令人意外、击碎唾壶的精彩对仗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6-11 11:39 , Processed in 0.16130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