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4744|回复: 1

诗歌“荡气回肠”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9 16: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月下听雨 于 2015-8-6 11:00 编辑

诗歌一途,无论中外,讲究的都是合辙押韵。这中间的缘故,国外的我不敢尽论,但就中国古典诗歌来说,诗歌诗歌本就是与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诗经》中的雅与颂本就是庙堂雅乐,而风也是民间的歌曲。因而押韵之于诗歌一则为音律的和谐,二则那个时候没有先进的记录手段,即使是文字也书写不易,口口相传的方式以有规律的押韵最方便记忆。所以自古至今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诗歌,都有一定的韵律要求。
     我们后人经常用“荡气回肠”来形容优秀的诗歌作品,何为?这四个字最最表达了诗歌体裁的声容之美。若无音律的辅助,即使是再好的瀚藻也是无法给人销魂荡气的感觉的。因此古人有学作诗要先吟诗之说。其实,在私塾教育中,不要说诗歌,连四书五经都是以吟诵的方式来记忆的。这说明我们的古老文明是多么依附于声律而得其传承!
     今人作诗用今律当然也可以,但用今并不等于弃古。若说一个对古韵一窍不通的人来作诗,那他首先就学不到古典诗歌中的很多精华。无有继承,何谈创造?!再说,其实古韵在今天也并未消亡。很多地区的方言都还有入声字,闭口音。我们学做古体诗歌似乎也不能就完全弃古而不用。还有一点,有些诗歌形式中,比如《钗头凤》、《贺新郎》,是一定要用入声押韵才能显其情致的。尤其是词曲,若填词者不通古韵,那么岂非是无法填这些词了?
      是以,沁芳虽不才,但对于诗词学会提倡韵越宽越好的做法殊不赞同!这种做法与削足适履又有何异?大谬不然尔!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1-5-19 2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沁芳高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6-27 00:04 , Processed in 0.1366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