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29184|回复: 114

《无情对佳作100副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6 2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情对佳作100副赏析》
 


                                文 丑时

               前  言


  以民国为界,百年之前的无情对作品也就二三十副吧。我把它们叫做“无情对原生态时期的代表作”。它们代表着那个时代就已初成气候的一个联种,穿越100年的时光隧道,抵达了现代,带给了我们关于无情对的初步印象与认识。


  到了网络时代,无情对创作开始繁荣,一批新的佳作也冒了出来。这就使我产生了类似于遴选《清联300副》的念头。的确,我们需要一批经典,来代言这个联种。


  更为迫切的是,在“原生态”无情对作品的传承过程中,也传递了很多的认识误区,使无情对的赏析一直处于浅薄、狭隘,甚至难以自圆其说的境地,没有形成科学的审美价值观。笔者希望通过对精选的100副无情对的赏析,在扭转这一现状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说得更深一点,在人们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日益丰盈的今天,无情对理应成为我们神会先人,会心一笑的一个小小窗口。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001   
  树已千寻休纵斧 [未知]   
  果然一点不相干 [张之洞]

赏析:   
  果然一点不相干!如果说无情对也有一句广告词,毫无疑问就是它了。  
  这副无情对,出句有多个版本,“千寻”之外还有“半寻”和“半枯”之说。    
  从纯技巧来看,此作主要由“果”“干”二字的借对而获得成功。从小类工对的角度来看,作品并非“完璧”。然而,正是因为对句“果然一点不相干”在成功实现无情对仗的同时,还恰好概括了大部分无情对的常见特征,而稳居佳作第一把交椅。张之洞也因此被人讹传为无情对的创始人。其实,只要稍微考证,就可发现:只能说张之洞是无情对在清末兴起时的代表人物。他以自己积极的实践,为这个联种的崛起发挥了实质上的首倡作用。  
  联如其人,联可窥人。无情对,既固守对联的对称之美,又有条件地极力追求不对称之美,并将它们和谐统一于同一件作品中。非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有强烈创新意识者,而不能擅之。由无情对,亦可窥张之洞人生之一豹。张之洞一生,无论是理政、兴学,还是办实业,都很讲原则,而又极灵活。他的《劝学篇》提出了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在广东主政时,为了筹措资金干大事,敢于恢复朝廷已禁止多年的民间赌博。这等人才,玩无情对是高手,也就不奇怪了。  
  “果然一点不相干”,也奠定了无情对作品“主题不相关”这一主流风格。张之洞的应对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一百多年来,它在扬起无情对鲜明旗帜的同时,也误导着传承者们以偏概全,把“主流”当“本质属性”,严重制约着无情对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002   
  陶然亭 [张之洞]   
  张之洞 [李文田]

赏析:   
  整词借对,字字工致,义远而类较远,是五言以下无情对中的代表作。  
  此对中,“陶”字由形容词“快乐”转义为了名词“姓氏”之意。这说明,改变“出句”中字的词性和含义的方法,为前人所选择过。但时至今日,人们更习惯的是利用“对句”中的字词来做文章,使创作空间远未得到开掘。   
  作品相传为张之洞在北京陶然亭宴客时所出,工部侍郎李文田所对。有名有姓有细节,可信度较高。但我相信张之洞在出句时,心中是很可能有预谋在先的。可以预谋,这是无情对创作的一大取向。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003

  三顾频烦天下计 [杜甫]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赏析:
  杜甫《蜀相》中的“颈联”,我认为,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优秀无情对。这一拔,会出许多人意料,故颇冒风险:)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1、从现代语法角度看,上下句结构有天渊之别,在唐代律诗中,此等对仗,非常异类;2、从“朝/顾”、“开/频”、“臣/下”等字组的多处借对或变词性对来看,手法运用是丰富的、覆盖全句的。虽然“开/频”、“老/天”不是很理想的小类工对,但已非常难得。(当然,有些跨词性的情况,在普通对联中很正常,没必要以借对看待。)
  古人对仗,并无现代语法,实则是以字为单位、以对类为法度。故而,借对在古诗中常见,最终在清末对联中出现很频繁。借到极致,无情对萌生。杜甫是唐代诗人中较频繁使用借对手法的代表。其另一作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中的“七十/寻常”就常被用来作为经典的借对手法运用之例。擅于借对的诗圣,最终给我们留下这么一个准无情对佳作,也就不奇怪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004
  鸡冠花未放 [叶广文]
  狗尾叶先生 [某生]

赏析:
  这是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记载的学生嘲先生叶广文的一联,公认的最早的无情对之一。
  该作借对精彩,尤以“叶/花”、“先生/未放”为精妙。在特定的情境下,讽刺辛辣,令人捧腹。
  无情对仗本身就是幽默而颇值得玩味的,加上诙谐的表意,可谓锦上添花。此为成功一例。
  值得注意的是:先绣好“锦”,才谈得上添“花”。在无情对的创作与欣赏中,有很多朋友不能正确看待“锦”与“花”的辨证关系,在机巧的运用上缺乏认识和把握,而一味追求句意上的俏皮与搞笑。其结果,往往成了“麻布袋绣花”了。有时,连麻布袋都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005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李东阳]

赏析:
  此作出于明代的《古今谭概》,相传为李东阳所作。机杼与上句略同。
  分析:“阁下”对“庭/前”、“先生”对“始/放”为借对,叠加“异步”手法;“李/花”属借对。3位下转;5位下变。
  这是手法运用最丰富、全面的五言范例,是老无情对中最为精工者。堪为理想的教学例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006

  树已千寻休纵斧 [未知]
  萧何三策定安刘 [李文田]

赏析:
  与“果然一点不相干”相比,此作手法相似,但“萧/树”等更显工致。在有张之洞的对句在先的情况下,还能得以流行,自有其独特魅力。
  该作开了人物姓名入无情对的先例。更重要的是,在用典、化典方面开了无情对之先河。谁说无情对一定要与普通对句大相径庭?一定要往俗语、口语方面作选择?一定要一庄一谐?
  此作以史笔评西汉之事,是雅出雅对之代表作。
  明显的对称与明显的不对称和谐统一于一件作品,这是无情对的本质属性,是真正的“无情味”。如何创作与欣赏无情对,此作给我们的启示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007

  三星白兰地 [未知]
  五月黄梅天 [未知]

赏析:
  两组词成功借对,字字小类工对。2位上转。
  外来词入无情对,这个是很有代表性的。借对成功的关键是“义类要远”,土洋相对,往往可以很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这方面还大有可为。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008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赏析:
  这是靠1-2个词借对,使整句无情效果突出的典型例子。手法运用情况为“石/砖”下转;“先生”对“后/死”借对,同时异步。虽然句子的前4字没有加诸造无情手法,但无情效果已非常突出。这是因为,每一个字、词,是句子的有机组成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句子无情味就出来了。
  所以,无情应对,要以句子流畅自然高质量为第一选择,无情手法的覆盖率为第二选择。有时候,“直对”也是上策。
  此作的出句,有一定捏造痕迹。怀疑为先有对句而设计的粗糙的出句。因为,“细羽家禽”的说法,不太符合文人的一般创作习惯,罗嗦之极。当然,也不排除迂腐之极的酸秀才干出这样的事。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先有对句,造出句时,也要以句子流畅自然高质量为第一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009

  怕热最宜穿短裤
  论功还欲请长缨

赏析:
  比008句直对得更多!此作唯一使用无情手法的地方,在“功/热”的双转(变)。以1/7而影响全局,可见,无情创作可能更多从局部着手,但最终要看整体。
  此作还有一个特点:出句俗,对句雅,而一样可以很方便的感受其无情味。所以,所谓“出句要雅,对句要俗”仅仅是一个经验总结。如果作为定论来遵循,则谬矣。
  其实,这是个进入“争鸣区”的句子。“功/热”按普通对联要求,本身也可对仗。如此,则为意境大相径庭的纯诙谐联,而非无情对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010

    乃武归天
  斯文扫地

赏析:
  此作妙在“斯文/乃武”的精妙借对,故流传甚广。杨乃武一介书生,命悬一案,真是斯文扫地!故上下句又是密切关联的。可见运用同样的手法,对出的作品虽然有明显的不对称特征,但主题却可能相关。而且,是清末的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范例。
  围绕同一主题,我把这类无情作品归纳为“神不散”,以区别于“风马牛不相及”一类。很显然,把“果然一点不相干”理解为无情对的本质属性,是片面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011


  欲吃新河鸭(子)
  须交陈海鹏(孙)


赏析:
  这个典故我就不重复,但很显然,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又一“神不散”无情作品。主题相关,流水成对,是这类无情对作品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此作生活味很浓,内容本身也幽默风趣。今天,作为幽默类艺术门类,无情对应更多的走进生活,愉悦大众,调味粗茶淡饭的人生。
  无情对,可成为对联中的“漫画”与“相声”。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012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赏析:
  此作前后两组词借对巧妙,在中国刚刚开始醒眼看世界的清末,以两个外国国名对宫廷人物之肖像,使内容尤其不相干,故而绝妙。
  尤其珍贵的是:这是在老无情对数量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个特例,为无情对的发展留下了原初的依据。说它“特”,1、无情对要求字字工对,但“葡/苹”“萄/果”却因为“葡”“萄”无实际意义而难言字字工对,而是以“葡萄/苹果”词的工对形式而存在于整句中的。2、人们总结说“连绵词不宜入无情对”,这就提供反例了。当我们真正掌握无情创作规律时,发现,连绵词完全可以自由进入无情对。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013


  三径渐荒鸿印雪
  两江总督鹿传霖


赏析:
  洪荒一片,宇宙浩淼,鸿飞那复计雪泥。意蕴十足的出句,配上通俗自然的对句,庄谐对比非常鲜明,是经典老无情对中“雅俗配”的典范。虽然“督/荒”显宽,但在七言对句中,不因巧害意,也是常见的创作姿态。
  本人虽然强调不要把经验当规律,但还是极力主张无情出句多出高雅、有质量的句子。现在流行出五言以下的短语、俗语、专用名词,但也要有个均衡的认识和判断。
  不仅出句可以力求雅,对句亦然。无情对,皈依阳春白雪,既有利于无情对的发展,也有利于对联发展。这是后话。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014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何淡如]


赏析:
  清末的少量经典无情对,有趣的是,每一个又几乎可以代表一种不同的创作风格,形成了“数量少而范例全面”的状况,有利于无情对形成系统的学术框架。这又是了。该作以同类词(国家名称)连续借对取胜,同时,也是“不成句”的无情对仗范例。
  后人以中药名、水浒三国人物名等同类词借对创作了不少相似的作品。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所选之词具有严格的并列属性。这类作品还大有可为。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015


  避暑最宜深竹院
  伤寒莫妙小柴胡


赏析:
  以医学名词“伤寒”借对“避/暑”,精妙。中间3字是直对。“柴胡”一药对“竹院”构思可嘉。可惜“胡”不能是“胡同”的简称,故字工方面是有缺陷的。所以,值得提醒的是:无情对的“字字工”,是指字典上其固有的含义至少有一个是工对的,而不是组词之后可以解释为工对。
  此作也可理解为主题是相关的,即“神不散”无情对。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016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赏析:
  由“赶三”而“杨三”,为字工而以讹传讹,终成定局。中华文化的一重魅力,是由糊涂帐所赋予的。可笑有人总想在某个领域争个清清楚楚,又有人故意夸大“模糊”,都是对中华文化特色的不了解。
  此作是讽刺李鸿章的。是对当时的社会热点新闻的辛辣评价。由此可见,无情对从一开始就是介入社会领域的,是讽世的匕首,高度精练的杂文。
  凡文艺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生活;文艺的高境界,在于有功于时代,有益于民生。希望更多的同道,运用这个武器,创作出更多经典的“时事无情”作品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017


  赐同进士出身
  替如夫人洗脚


赏析:
  据说此作是戏谑曾国藩的。从手法上看,此作妙在“如夫人”对“同/进士”的借对和异步,字工绝妙。其内容上的强烈幽默感大有掩盖其本身的无情对仗之幽默之势。但我们在赏析时,要对两种幽默的叠加有清醒的认识。
  此作还是俗出俗对的典范。谁说一定要“雅出俗对”,才是“正宗”的无情味?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018


  皓月一盘耳
  红星二锅头 [御赐金牙]


赏析:
 
  来到我们这个时代,拔此句为第一个点评的佳作,理由有三:一、大雅对大俗,意境之不对称达极致;二、结构“23”对结构“11111”,“异步”特征突出;三、“头/耳”虚实之对,使局部“字的不对称感”达极致。另,在特定情境中,神不散。
  此作虽可不以律句待之,但“锅/盘”同平,毕竟不符合相反律,是为微瑕。
 楼主| 发表于 2013-2-26 21: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019


  富士胶卷
  贫僧糊涂 [大漠孤烟]


赏析:
  字字工致,令人绝倒。尤其是“糊涂/胶卷”之“糊/胶”“涂/卷”真是绝妙。无情对也是机巧联的一种。好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同样适用。
  在丰富的汉语圈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绝配早就存在着,在某个角落眨着调皮的眼睛,等待你去发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11-22 03:32 , Processed in 0.0678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