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5749|回复: 7

李 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9 13: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月下听雨 于 2015-8-6 11:00 编辑

滂沱思母泪,寂寂乱山行。
娘渴儿寻水,仔饥虎噬人。
悲流心发颤,火撺刀饮红。
沂岭千年木,长生孝义风。
(蒋青峰作)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1-5-19 15: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听雨 于 2015-8-6 11:00 编辑

追月兄这是律诗吗?韵脚似乎不是一个韵部的。请斟酌!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5: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听雨 于 2015-8-6 11:00 编辑

[quote]追月兄这是律诗吗?韵脚似乎不是一个韵部的。请斟酌!
沁芳版主:我的主要爱好是对联,而诗词方面,读得多些,写得少。至于押韵,我的总体印象是,中华诗词学会提倡用韵放宽,但具体把握不住“宽”到什么程度,请指教。
另外,在下的拙作在对仗、粘连、起承转合等诸方面必有不妥之处,敬请沁芳友逐个指正。谢谢!

发表于 2011-5-19 16: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听雨 于 2015-8-6 11:00 编辑

放宽可以,但终究有个限度。中华新韵的韵够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6: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听雨 于 2015-8-6 11:00 编辑

谢谢沁芳版主。   

发表于 2011-5-19 16: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听雨 于 2015-8-6 11:00 编辑

而且,我还是要说,这个放宽韵,自唐宋至明清都是这个趋势。虽然我不能说作诗一定要押古韵,但是即使是今韵也应有个规矩。何况,在许多方言中,这个古韵还是活生生的吧。
这就有点像当年提倡简体字,字表面上看倒是简化了,不过学起来却更有难度了。能立今当然好,不过如果不依规律乱立一通,就是大错特错了。所以,我主张诗词还是应以古律为先。否则,学作律诗,连前人的律诗都看不懂,就好比学对联却把前人的妙对一并摒弃了。殊为不妥!
这中华诗词学会是怎么回事我不清楚,不过一味主张放宽,想必没什么真懂诗词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16: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听雨 于 2015-8-6 11:00 编辑

[quote]而且,我还是要说,这个放宽韵,自唐宋至明清都是这个趋势。虽然我不能说作诗一定要押古韵,但是即使是今韵 ...
再次谢谢沁芳版主!奉茶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0: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月下听雨 于 2015-8-6 11:00 编辑

李逵是宋江的铁杆粉丝,愿意陪着宋江死去,但,我们不欣赏这些。
最打动在下的是,铁牛背母这一段。
母亲葬身虎腹,我们并不因此而认为李逵可恶,反而因之看到了李逵旷古孝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6-27 00:01 , Processed in 0.3540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