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4460|回复: 3

[选修五] 无情借对应用及判断的几个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 2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
  1、选修内容是讲义的有力补充;
  2、选修带有探讨性,观点有的属一家之言。倡导学员独立思考,以探讨的思维进行学习。可在《答疑处》发表个人观点;
  3、选修内容不布置作业,但要求阅读后签名。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21: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情“借对”手法运用及判断的几个原则



  借对(特指“借义”)手法,是无情对创作的主要手法。由于这一手法脱胎于普通对联创作,且至今仍在普通对联创作中被广泛应用,使得联友在创作无情对作品时,时有陷入模糊区之感。无情创作实践中,联友常常对“是否借对成功”、“怎么分析和判断借对”产生怀疑,时有争鸣。

  本文试图对无情“借对”手法运用及判断时出现的主要“模糊点”和“分歧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并依据“主流观点”概括出几个原则。

  为便于后面的交流与说理,先与读者统一一下几点认识:
  1、“借对”的实质是利用字、词的“多义性”,使之“当句不工”而“句外字工”。
  2、“借对”手法衍生于普通对联,除密集运用于无情对创作外,仍常用于普通对联创作。
  3、“借对”手法应用后,不因是使用在无情对中还是在普通联中,而改变其手法运用的事实。
  4、无情对作品肯定运用了无情手法,但可能有部分词直对,而仍堪称佳作。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建议统一规范以下几个原则。

  一、“毛不掩皮”原则

  在无情创作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当利用字的“多义性”,故意“避开‘甲义’而把字当‘乙义’应对”后,得到的结果却被人指出属于“直对”,即普通应对。如:

  黄连素
  白加黑 [翡莲居士]今音

  素:甲义——物质的基本成分;乙义——白色

  上句中的“黑/素”,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借对。然而,仔细分析“黄连素”和“白加黑”,却发现它们都是药品名,显然是标准的普通应对。这就叫人有点犯糊涂了。

  类似这种“词内有字的借对,而整词义类相近”的情况,应该如何对待呢?笔者建议采纳的原则是:先判断对位的整个词,如果义类相同或很接近,则不管“词内的字”如何借对,不管造成的局部不对称感如何明显,判断为直对。形象地概括就是:“毛不掩皮”。

  类似的例子还有:

  花生油 [潘德馨]
  纯净水 [丑时]

  道士
  山人 [丑时]

  春风得意
  刻骨铭心 [丑时]

  也就是说,借对成功与否,关键看整词的义、类是否至少有一样差别明显。
  
  二、“因联而析”原则

  在成功的无情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中,常常深入句中,“以字为单位”,来考察无情手法最终导致的“字的意义和词性的变化情况”,以分析其“错落之情状”,进而赏析其不对称之美。那么,面对“毛不掩皮”的情况,应如何对待呢?

  笔者建议采纳的原则是:虽然我们在判断“有情无情”时,主要以“词”为单位,但一旦依靠其他词的借对,“毛不掩皮”的“对位词”身处成功的无情作品中,字字分析时,可承认其借对。也就是说:词内的字,错落的风景是客观存在的,它还是可以为成功的无情对作品的“不对称”作微小的贡献。

  例:
  出句:十里红妆迎快婿 [翡莲居士]
  对句:一同热切扮徐娘 [丑时]

  我们在分析时,可以下结论:“徐娘/快婿”直对,但整句无情。而当分析“字的变化情况时”,可以认为“徐/快”属于“双转+下变”。

  三、“舍远求近”原则

  无情对作品,对工致的要求是“小类工对”,而普通对联的要求则稍宽,不但大类相对无妨,有时邻对、宽对也妙。这两个整体相近但又有区别的“价值判断体系”在实践与交流中,经常出现“摩擦”,偶尔还有“打架”的情况。比如说,有这样一种情况:按照无情对标准,一组词属于“小类工对”,而我们又发现,按普通对联标准,这组词在上下比中的实际意义和词性本来就可以“大类相对”或“宽对”呀。这怎么对待呢?例:

  出句:十里荷盘争托月 [滑弦惊梦]
  对句:一同举盏闹翻天 [丑时]

  “天/月”按照普通对联标准,显然已实现当句大小类工对。是否应该把它们都理解为时间单位呢?

  笔者建议采纳的原则是:当整个无情作品是成功的时,在分析任何一组“对位字”时,只认其对得最工致的一组。因为,无情对的工致与否之考察标准本来就是:把上下比彻底凉在一边,考察该组“字”是否 “至少有一词性和意义是很般配的”。读者因欣赏其最工的一组,而获得关于对称美的享受。所以,上例在整个作品成功实现无情对仗的情况下,分析、鉴赏时,应该按小类工对标准,把“天/月”当时间单位来理解,即认为它实现了“双转”。
发表于 2013-4-3 13: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并转走记载!
发表于 2013-4-5 17: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辛苦了,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6-11 13:01 , Processed in 0.3748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