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14456|回复: 8

【贵州名贤录】之抗日名将陈蕴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9 22: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
出句属性: 下联
自 对 句: -
                 忠骨化瑜,血战彭城催赤兔;
                 香粑入殓,魂归苗岭舞天龙。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22: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蕴瑜:(1900-1938年)名怀珍,字蕴瑜,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人,1900年2月2日诞生于平坝县天龙村。1938年5月,时任国民党第八军一O二师三O四团团长的陈蕴瑜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在砀山韩道口与日军恶战,不幸以身殉国。
  1921年,孙中山讨陆(荣廷)之役,陈蕴瑜随军援桂,克枊(州)有功,先后晋升为营长、团副,几年后,调任黔军第四混成旅参谋长。
  1931年,陈蕴瑜奉命出省考察军政,回黔后先后充任第二十五军军部上校参谋、第三师副官长、贵州全省保卫团总副官长兼军警督察处参谋长。1935年,黔军在威宁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陈蕴瑜被委任为一O二师一旅二团团长,后赴峨嵋山将军训练团深造。在担任军职的同时,陈蕴瑜还先后兼任贵州省黔西、织金、水城、正安、思南、威宁等县县长。
1937年七菲呤卤浔?⒑螅?略惕と我籓二师六O七团团长,率部队赴抗日前线,投入“八芬蝗?粱?拐健薄ⅰ澳暇┍N勒健保?帕⒄焦Α?938年5月,已充任一O二师三O四团团长的陈蕴瑜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在砀山韩道口之役,与敌恶战两日,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团伤亡惨重,陈蕴瑜不幸中弹牺牲,以身殉国,时年38岁。
  陈蕴瑜牺牲后,国民政府为旌表其功,授予烈士称号,追赠其为陆军少将。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蒋介石、林森、冯玉祥、何应钦、李宗仁等四十二人赠悼词和挽联。1941年,国民政府在烈士家乡天龙镇修建陈蕴瑜烈士“衣冠冢”,“纪念祠”和“纪念塔”。198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陈蕴瑜为革命烈士并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上联[血战彭城催赤兔]句,联引关羽守徐州之典故。徐州古称彭城,[催赤兔]即关羽之坐骑赤兔马,联借此典以切陈蕴瑜在徐州会战中于砀山苇楼殉国事迹。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22: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蕴瑜在徐州会战中,多次拒敌于安微砀山苇楼,最后在弹药耗尽、援军未到、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与敌人短兵相接,陷入一片肉搏混战,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血染沙场,卫国完忠,忠骸未能抢下。其安葬于家乡天龙镇的坟墓,是用香粑制成烈士生前的身躯,穿上烈士穿过的衣服,附烈士照片,一并入殁安葬,称衣冠冢。故联语''香粑入殓''。''瑜''即美玉,饰其''大义完节''之品格。
  衣冠墓修建于公元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五日,位于天龙镇东北角之滇黔公路左侧,碑文由当地族中知名人士陈寿昌先生着隶书:“陆军少将陈公讳怀珍之墓”。碑联着行书,上联:“百战著鹰扬苇楼垒外羞裹革”,下联:“千年来鹤驾华表巅头话埋衣”。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22: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血战淞沪
  纵然在最困苦、最艰难、抗战前途最黑暗的时刻,陈蕴瑜率607团子弟兵一直扼守苏州河畔蟠龙附近防地,激战中,日军每每利用其海空优势,以飞机、坦克、炮兵支援步兵发动攻击, 陈蕴瑜指挥607团充分发挥山地军人灵活机动、吃苦耐战、能打硬战的特点,与日军殊死鏖战,又击沉日军汽艇一艘,另一艘日艇被击中起火毁于苏州河。在近一月的血肉拉锯战中始终固守阵地,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日军竟然未能前进半步,在淞沪会战堪称为奇迹 。
  1937年12月上旬,陈蕴瑜所在的102师奉命扼守浦口、浦镇瓜埠的防线,协同友军保卫南京。12月9日,率团到达浦口布防,阻截日军沿浦口线北上。在日军陆空军的联合猛攻下,阵地屡遭轰炸,其率部队坚守阵地,巩固了浦口防务,为掩护友军安全北撤,坚持数日,击溃敌装甲兵快速部队以及冲入太湖的敌海军陆战队。14日晚,在完成掩护任务完成后,即率部开赴陕西宝鸡整训。
钉守潼关
  在陕西的整训中,102师编入国民革命军第8军,陈蕴瑜改任102师304团上校团长。整补完毕,102师先开赴大荔构筑黄河河套御敌的骨干阵地,后随即又调往潼关风陵渡黄河河防。
  潼关城左临黄河渭水,右傍南塬秦岭,其间沟壑纵横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传》曰:“秦有潼关,蜀有剑阁,皆国之门户。”由于太原早在1937年11月9日已经失守,日军兵临黄河岸边的风陵古渡准备渡河,潼关完全暴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守住潼关,就守住了八百里秦川,也就守住了抗战陪都重庆。
  陈蕴瑜所在的102师经过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早年针对日战精心训练的兵勇已伤亡过半,带领刚刚整补了一半新兵的队伍,防守在日军日夜轰炸的要塞上,万不可有任何差池,其日夜都在阵地前精心布防、督导检查,不能放松丝毫警惕,每日巡防训话都会重复一句话“要象钉子一样钉在潼关上!”“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就是当时102师官兵的真实写照。
  历史后来证明,从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轰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关顶住了日寇长达7年多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轰炸,最终成了日寇无法逾越的雄关!
血洒苇楼
 烽火连天的徐州会战战场  1938年5月,随着徐州会战形势的危急,参加会战的各路大军计60万人即将被日军的包围圈合围,102师接急令驰援徐州,军令如山倒,仓促交防以后,乘陇海铁路火车星夜急驰徐州西,赶去挡住汹汹而来的日寇大军,掩护徐州会战中陷入危境的60万大军跳出包围圈。
  徐州位于黄淮之间,地界鲁豫皖苏四省之交,为南北之通津,中原之屏障,在中国历史上,徐州之得失,有关国家之兴替。作为对手的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土肥原师团”, 土肥原师团为日军甲级师团,兵员2万余人,300多辆装甲车,火力相当于国军3个军。师团长土肥原贤二是日军陆军中将,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号称日军三大中国通之首。土肥原南下时,为炫耀武力,曾故意把战车在麦田里横着一字排开,东西足足有五六里宽。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凶残日军,几千贵州子弟怀着以身报国的决心,誓与敌人血战到底。陈蕴瑜所率的304团子弟兵5月16日挫敌于回龙集,5月17日截寇于黄口,5月20日撇敌于牛蹄圏,先于日寇抢占韩道口,在苇楼铁路附近与日本关东军王牌——土肥原师团血战数日,击毁敌人坦克5辆,同时缴获敌装甲汽车30多辆及大量战利品,俘虏驾驶员数人,送回贵州镇远战俘营。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战绩,获得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及第8军军部嘉奖。
  遭到重创的日军不堪失败,三次增援,疯狂进行报复,1938年5月21日—23日,日军两次在步兵、炮兵、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苇楼猛扑。陈蕴瑜亲临阵前指挥官兵奋勇杀敌,浴血奋战。此时,浓烟漫天,弹如雨林,杀声震天,血肉横飞,伤亡惨重,304团官兵在缺二营的情况下,面对手持现代化武器的敌人毫不畏惧,为国雪耻的决心使全体官兵以一当十,与敌人白刃格斗,血战到底,终于将敌人击退。其在率部与五倍之敌激战三昼夜后,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浴血奋战中陈蕴瑜不幸中弹阵亡,忠骨无收,时年38岁。
  现立在陈将军衣冠冢旁的石碑《追赠陆军少将陈君蕴瑜别传》中记录了当时的战斗经过:“君以孤军守苇楼,与敌相持两昼夜。敌环寨而攻,车冲炮击,并以空军协同轰炸,我官兵伤亡过半,能战之士不满二百,弹且尽,知援兵不可恃,乃誓于众曰:‘事急矣,愿与诸君同死,固然等死耳!突围杀敌尚可生乎?望诸君共勉!若能相持至次日晨,则吾形势可变。殊死战,今日之势,终不会诸君独死,瑜独生。’于是,众皆泣,君亦泣。至夜,星月明灭,四海沉沉,惟闻敌人落枪声,君乃令众左持手榴弹,右挟冲锋枪,分东西向突击。既越堑,以敌遇,刃弹齐发,肉搏逾时,所杀伤过半,卒以众寡不敌,我官兵之突围而出者,仅七十余人。而君竟以饮弹殉国矣!时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
  战后多年,将军的战友余维华再回到当年血战的战场,写下了:“露齿白骨满战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的诗句,再现了当年战场悲惨壮烈的情景,表达了贵州抗战将士们卫国完忠、坚贞不屈之志。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22: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蕴瑜家书
   淞沪抗战时候,陈蕴瑜给其子陈先懋写了一封信,其内容道:
  吾儿知之:
  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日寇欺侮我中华,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上阵杀敌,是我军人应尽的天职。我部奉命开赴前线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义,为我之夙愿。若有不幸,叔父即你父,你们千万要听叔父的话,努力读书,为计希望。

  父 字 十一月四日

      同时,他又给他的的三个弟弟写了信,信中说道:
      御侮抗敌,军人天职。成功成仁,自有天数,勿用过虑。万一不幸,为国而死,亦有价值。
发表于 2019-10-16 15: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魂归苗岭舞天龙
发表于 2019-10-16 17: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3 1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3 18: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一代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6-2 13:25 , Processed in 2.0254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