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12037|回复: 7

【贵州名贤录】之抗日名将马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4 21: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
出句属性: 下联
自 对 句: -
               功溃中条,伏波铜柱少颜色;
               旗扬大道,并马乌蒙同凯歌。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21: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昆(1897-1980.2.21),回族,原名马树堂,号俊峰,贵州省威宁县(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幼年在青山清真寺办学校学习(寺供食宿),并先后在泸州护国讲武堂、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高教班第3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黔西绥靖公署独立第4师师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
民主革命时期,在泸州护国讲武堂毕业后入黔军从武,由排长、连长、营长升至第3军12师2旅旅长。
大革命时期,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独立2旅少将旅长,不久任第3军独立16师副师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12师34旅旅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1935年4月18日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衔。1936年在甘南参加追剿中国工农红军。后入中央军校第3期受训。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参加抗战,驻晋南中条山。1939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军副军长兼12师师长,督战时受伤,回西安休养。同年改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不久请假回乡闲居。
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起任为贵州省威宁县县长,并兼任威、水、赫联防区司令。12月被谷正伦委任任国民革命军黔西绥靖公署独立第4师师长,12月7日在贵州省威宁县率部1000多人参加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共毕节地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毕节军分区派先遣工作队于12月16日到威宁县接管政权,威宁县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历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等职。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委委员。
1980年2月21日因病在贵阳逝世,享年83岁。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21: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马昆在晋南升任第三军副军长兼一二师师长,12月,日军占领南京、济南,准备侵占徐州门户台儿庄,1938年2月马昆奉命堵截日军前进,在临 、藤县同日军发生激烈战斗,揭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3月23日,马昆所部又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日军激战。
    台儿庄战役后,马昆奉调开驻山西东条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对中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自1938年以来,日军为了巩固华北、抑制洛阳、窥视西安,曾十三次围攻中条山,均被击退。
    1940年7月,日军进犯东条山,马昆上阵地督战被日军击中左肘,因伤势严重转入西安医院救治,寸性奇接替马昆出任一二师师长。
    1941年5月,日军第十四次大举进攻东条山,分东、西、北、东北四线进攻,西线为日军主攻方向,第三军等部驻守西线。8日拂晓,日军攻占中条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后,一路向西北奔袭第七师师部驻地王家河,一路向东南奔袭第三军军部唐回。王家河遭日军重兵包围,师长李世龙率部突围;唐回则在军长率预备队驰援王家河的情况下被日军地面部队与空降兵协同占领。第三军军长唐淮源率残余人员向东撤退至温峪一带,被日军挡住南去之路,遂与敌激战,遭受重大伤亡后,再向东北、西北方向退去。12日唐军长及其所部在尖山陷入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在三次突围失败的情况下,“唐军长以保卫中条山职志未遂,当前大敌未殄,于尖山顶庙内自戕殉国”。同日,第三军第一二师在突围至胡家峪后遭日军截击,师长寸性奇胸部中弹,身负重伤,仍率部苦战。13日,寸部亦陷日军重围,寸师长二次负伤,右腿被敌炮炸断,自知无力回天,亦拔枪自尽。马昆从乌蒙山带去的多数回汉子弟壮烈牺牲,谢兴顺等人被俘,数年后在日军舰船上暴动成功,参加了新四军。
    马昆在西安救治脱险后,回江西养伤,后又回老家威宁闲居。龙云知道后请他去滇军当师长,蒋介石得报后,怕善战的马昆落入龙云之手,又任命马昆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1943年6月,马昆又回威宁闲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贵阳解放,谷正伦逃往晴隆,将手下的各保安团编为四个独立师,马昆被委任为独四师师长兼威宁县长,张镇坤、陈守钧为副师长,杜月泉为参谋长,吴鹿蠢为政工处长兼参议长,国民党过境第八军童登文残部为第一团。此时,解放军已进驻乌蒙山,形成大军压境之势,马昆准备把部队拉到马摆大山去打游击,张镇坤、杜月泉和吴鹿蠢劝马昆起义投诚。
    1949年12月,马昆率部在乌蒙山起义。起义后才知杜月泉、吴鹿蠢是地下党,张镇坤是解放军的地下工作人员。
    马昆是国民党将领中少有的亲历过护国战争、北伐战争、剿共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21: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遗弃尸体4.2万具,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1] 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1] 。此役给积极“剿共”的国民政府沉重打击,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此役失败给北方抗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战后,由于日军长期封锁中条山的三个师团被转用于对付敌后根据地,使得敌后根据地陷入最艰苦的岁月。
        伏波铜柱
[伏波铜柱]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因功封新息侯。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马援是最著名的伏波将军,被人尊称为“马伏波”。马援在平定“二征起义”后,立铜柱以为汉南边疆界的标志, 其柱铭文为:“铜柱折,交趾灭”。越人每过其下,以瓦石掷之,遂成丘。
发表于 2019-10-11 10: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4 13: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乌蒙同凯歌
发表于 2021-1-24 13: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血和泪的时代。
发表于 2021-2-5 18: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纪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6-13 17:10 , Processed in 0.1933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