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4110|回复: 7

浅谈对联今古音运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1 11: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包括---中国对联。我依然认为他是老祖先留下的国粹。
      在中国对联的格律上,共识还是有的。但对于格律的重要性,各个主流是有争议的。我总结了一下,不外乎以下几种主流:
1、以尾字为主,上下联依然仄起平收,重意境和对仗。
2、以意境为主,只要求字数相同,对仗稍次。
3、以格律为主,对仗和意境兼顾。
4、以对仗为主,意境和格律兼顾。
5、以意境为主,对仗字词兼顾,格律次之。
6、共同点,特殊联,机关联放宽。
      不管哪种主流,都会涉及今古音的问题,同样这也是不统一的话题。现在一些主流依然沿用默认古音,今音标注的办法。
而我今天要说的主题就是今古音运用的话题。
      我认为中国对联最早由律诗发展而来,还牵扯了古音古韵的问题。
      现代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口音为基础口音的一种统一的官方语言,其发音自然也与古代通用汉语发音有区别。同时古代通用汉语也经过了多次改变,不同朝代所参照的标准不同,发音也有所差异。如隋朝以《切韵》为语法标准,唐有《唐韵》,宋有《广韵》,元朝又以大都话制作《中原音韵》等等。《词林正韵》为清嘉庆年间江苏吴县人戈载所撰。戈世其家学,尤擅倚声之业。他弃官不做,以词学终老,所撰《词林正韵》为世所重,为清中叶以后词家奉为圭臬。
      在复古传统文化学习研究风潮来临之际,我们如何正确处置?学习和研究就必须学习古音韵。中国楹联学会颁发的《联律通则》(修订稿)第八条中规定:“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但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爱好者增多,就不可避免百花齐放。以古诗词为例,我们考察旧体诗词的历史命运,不能不回顾八十多年前那场诗歌革命,也不能不回顾胡适的那篇大文章。《谈新诗》不仅系统阐述了胡适个人的诗歌主张,也代表了当时相当一批同道者的看法。后人称之为诗歌革命的“金科玉律”(朱自清语),曾经对诗歌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应当承认,胡适这篇文章的主流是积极的,适应了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时代需要,体现出冲破思想枷锁的理论勇气。但它的缺失也是无须隐讳的。正中毛泽东指出的,五四运动的许多领导人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使用的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对古典诗歌的诗词格律的否定,就是这种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胡适提倡白话文,为新诗的出世鸣锣开道,这个功劳是不可抹杀的。但他在呼唤新生事物的时候简单地排拒传统,又给新诗的发展带来了隐患。格律诗的长期不受重视,表现新内容的旧体诗长期被拒于新文学的门槛之外,和当年“文学革命”、“诗歌革命”中的偏颇是有关系的。
     我提倡用今音创作对联,但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并不是说就此舍弃古音。现在有一个很时髦的话,节奏!对,在普通话普及的今天,我敢说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语言统一到现在的状态,尽管现在各地方言还在大量使用。我觉得如果对联创作今古音混用,必然会造成如同满带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南腔百调。应该统一地认识到,古音是对于欣赏古作品时要能读懂,能正确认读。在研究古作品时能知道其意义就可以了。
      统一认识对于对联的发展同样是很重要的。当然分几步走也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应该大量倡导以今音创作为主流,默认今音,如古仄需注明。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3-12-22 08: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宇宙万物都在一个不停的变字中,唯有变才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都是在变中发展而来的。变则通,通则盛。世道如此,万物无不如此。
支持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0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武 发表于 2013-12-22 08:49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宇宙万物都在一个不停的变字中,唯有变才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都是 ...

谢谢版主,但愿更多爱好者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展阶段是需要百花齐放的!
发表于 2013-12-25 2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随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不拘一格了,联格除了马蹄韵的正格和变格还有非正统变格什么一字韵,鱼竿韵,扁担韵!笔架韵,平头韵,平尾韵等等,总之在网上看到的五言联变格有近十种,七言联的变格那就更多了(但是走向主流不太可能!笔者也认同!)。
词性也变得宽远,形容词可对动词, 所谓词的性宽远,是在西方语法被引入到中国后,才出现的说法。中国汉语原本对词性的划分就只有虚实两类。即使按后来对词性的细分结果,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副、介、连、助、叹等,也不适宜割裂词的使用环境来谈词性。本来,前人只有一个规则,就是平仄“以平对仄,以仄对平”;词性“以虚对虚,以实对实”而已,其他基本上就是后人们的学说。工对, 宽对,远对,巧对、趣对、借对,白话对,流水对,摘、集句等多种宽泛方式,其韵、律、平、仄、数、字、音、形、意均可不必严格,上下联关系或相近、或相背、或相对、或相反、或相关、或因果、或层进等等,甚至更有毫不相干无情对。重在巧妙、意境!对此笔者不落人后!当然从原始的对对联来讲是要考究的,是用律诗的韵律,也就是马蹄韵的正格和变格!
几百年来,成书的对联集很多,可是书中所收的非正统变格对联毕竟是占极少数,绝大多数还是正格的对联!友人说:名人出律是创新!咱们出律是犯错!认同!变格的泛滥成灾,最终导致:正格+变格=无格。所以,这些变格只能作为我们了解一下偶尔玩玩也就可以了。我们还是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正格联律上,提高自己的对联水平。在没有严格规定的命题情况下!是可以自由发挥想象、任意驰骋、天马行空(但要健康向上),毕竟文化需要百家争鸣、互相碰撞才出火花。不受囿于限制,兼容并储,百花齐放!才能把世界最优秀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
发表于 2013-12-28 18: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来咋到学习,问好各位达人!
发表于 2018-11-2 12: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有部分联友对古韵不熟,提倡用今音创作对联,默认今音,如古仄需注明。
发表于 2018-11-16 12: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人,从小接受的是汉语拼音教育,长大也是用汉语交流。既每个人都学习的、运用的都是以新华字典为基础的今音今韵。所以中国对联网应该默认为今音,而不是古音。建议更正过来。
发表于 2018-11-16 16:1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本论坛大部分师友都是今人,古人应该不是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4-26 16:56 , Processed in 0.1460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