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7773|回复: 16

下联: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6 08: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ipqib 于 2011-2-16 09:16 编辑

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1-2-16 0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pqib 于 2011-2-22 01:18 编辑

上联:前事后师 帮左右诸官醒脑
下联: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师,作动词,效法,学习。

比较一下:
上联:前事后师 帮左右诸官致富
下联: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离婚
发表于 2011-2-16 19: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车后辙 靠左右两轮支架
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发表于 2011-2-16 19: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车后印 靠左右两轮支架
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发表于 2011-2-22 00: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盗帅留香 于 2011-2-22 00:38 编辑

前殿后行,需左右一心打点
北风南下,引东西百姓添衣
发表于 2011-2-22 00: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殿后门,需左右一心打点
北风南下,引东西百姓添衣
盗帅留香 发表于 2011-2-22 00:04


门,名词;下,动词。
发表于 2011-2-22 00: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名词;下,动词。
dipqib 发表于 2011-2-22 00:24



    谢谢由甲兄指教!:handshake还没睡呢?
发表于 2011-2-22 0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阴阳颠倒型的,别人的白天,大抵在我而言好像是晚上了!:lol
发表于 2011-2-22 13: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实和尚 于 2011-2-22 19:30 编辑

冬寒夏暑 品春秋群儒长智
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发表于 2011-2-22 13: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生改群儒如何?:handshake
发表于 2011-2-22 13: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pqib 于 2011-2-22 14:01 编辑

心病脑医,求手脚一身保健;
北风南下,引东西百姓添衣.
发表于 2011-2-22 19: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老实和尚


    一句师
发表于 2011-2-24 2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厦城匹夫 于 2011-2-25 09:14 编辑

冬瓜夏尝 因春秋诸侯起火
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冬酒夏尝 观春秋列国战火
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发表于 2011-2-24 2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厦城匹夫


   这个有什么典故?能否请仁兄赐教?:funk:
发表于 2011-2-24 21: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联今对 任新旧网友发文
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发表于 2011-2-24 22: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厦城匹夫 于 2011-2-24 22:42 编辑

回复 14# joannzh
春秋时期,始于平王东迁。他得名于鲁史《春秋》 。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学术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变革时期,是中华古代文明逐渐递嬗为中世纪文明的过渡时期。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冬瓜夏尝 思春秋列国起火
(意:想起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列国之间战火烽起之事。夏季里吃些冬瓜降火消暑可谓正当时适。
或解释为[夏日看《春秋》]想起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列国吞并之事,忧心上火,吃些冬瓜以清热降火。

如此解释,君谓妥否?
发表于 2011-2-25 02: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无奈相留醉

春卉夏開 笑秋冬群技落葉
北风南下 引东西百姓添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5-19 22:45 , Processed in 0.3214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