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12052|回复: 6

【贵州名贤录】之抗日名将熊正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1 22: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
出句属性: 下联
自 对 句: -
                 血染怒江,天堑拒敌彰战迹;
                 声高腾越,国门驱寇祭袍泽。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22: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熊正诗 (1903--1978)少将。号志明、金声,贵州瓮安人,生于 1903年6月26日。
黄埔军校第6期骑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4期毕业。1939年任第71军36师106团上校团长,1942年参加滇缅抗战,1943年任第71军36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任第54军36师副师长,参加滇西反攻战、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第54军干训班教官,1947年任中央训练团团员,1949年1月任第14兵团少将高参,3月任第122军346师师长,不久改任第122军参谋长,6月秘密加入前进军人民主促进社,12月因筹划起义未成,脱离部队赴泸州经商,1950年6月被泸州公安部门收容审查,8月获释。后任民革遵义市委候补委员,遵义市政协委员。1978年10月28日病逝。
袍泽,袍指古代外衣,泽指古代内衣。袍泽指军中的同事。源于《诗经非胤绶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讲士兵出征的故事,歌颂战士们互相友爱,同心同德的品质。“袍”和“泽”(通襗)都是古代的衣物名称。后来,袍泽就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称。[腾越]即云南省腾冲县治所在地腾越镇,为我国西南边陲之国门。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22: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粉碎日军梦幻的熊正诗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中国天然的战略纵深,迫使日本侵略军改变战略主攻方向,试图从缅甸向中国发动进攻,与湘黔桂日军形成夹击之势,彻底打败中国,进而西进印度,与希特勒“会师”。        
    1942年5月3日,打败了中国远征军的日军第15军团乘胜攻占畹町,打开了中国的南大门。之后,迅速派遣部队沿滇缅公路北上,企图突破怒江天险,直捣昆明,进击四川,消灭国民党中央政权。
    在云南境内的天险怒江之上,有一座吊桥名叫惠通桥,是当时滇缅公路上唯一跨越两岸的通道。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连接怒江东西两岸。民国二十五年,新加坡华侨梁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二百零五米,跨径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七吨。
    日军15军团的4个师团挟缅甸大胜之威直扑惠通桥,15军团军团长饭田祥二郎得意地对他的参谋长说:“照此速度前进,至迟10日可占领下关,中旬拿下昆明,月底近逼重庆。六月初天皇陛下就可向全世界宣布:大东亚圣战已胜利结束……”
    饭田祥二郎并非危言耸听,陈纳德飞虎队空中侦察后向蒋介石提出的报告也说:“以目前日军前进的速度判断,10日内可到达昆明。”
    作为军团长官,饭田深知战役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突破怒江,而夺占怒江的关键又在于攻占惠通桥。饭田认为,只要渡过怒江,前方就再也无险可守,战争胜负大局可定。
一座吊桥成为中日双方军队的战略要点。
    为确保战役成功,饭田亲自编制进攻方案。他的计划是以先遣部队着便衣伪装华侨难民,混入逃亡华侨的行列中过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中国守桥部队,占领西岸制高点迎接大部队通过。如果偷袭不成,则立即转入强攻,他相信,以在缅甸中英战场决战决胜的15军团的强大军力,中国败军将无法抵挡。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第71军36师106团在熊正诗团长的率领下日夜兼程增援滇西。
  熊正诗,黔南人,1903年生于瓮安县银盏乡,1927年考入黄埔军校,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在吴淞一带与日军作战负伤。1937年参加上海保卫战,1938年,雄正诗升任团长,参加武汉保卫战。
    五月四日下午,熊正诗的部队在开往怒江前线的途中路过保山,这座美丽的城市已被日军炸成一片焦土。不少农村老人在南门外的弹坑旁用双手扒开热土,寻找自已的亲人,一旦发现尸骨,便搂在怀中呼天抢地的恸哭。有的手指已经扒出血来,还在拼命地扒着。此情此景对参战将士的刺激极大,他们紧咬牙关,发誓要血债血偿。
    一个偶然,打破了饭田精心的策划。
    饭田的便衣部队借着黄昏的掩护,悄悄抵达惠通桥东岸。就在他们上桥之时,前面的路突然堵塞了。原因是一个龙陵商人从昆明开车赶回家。车到桥头,熟人告诉他,龙陵已经失陷,他只好调头东去。谁知道车熄了火,横埂在路中间发动不起来。守桥部队去帮着推车,那商人以为自己有钱有势,大骂部队,引起桥头混乱堵塞。为维持秩序,宪兵开枪告警,急待蒙混过桥的日军便衣部队作贼心虚,以为中国守军发现了他们,当即也开枪射击,结果暴露了行踪。
    中国军队发现有日军,当即引爆桥上事先埋设的炸药。一声巨响,桥板、桥墩、铁链飞上了天。一起飞上天的,还有日军偷袭惠通桥的作战计划。
    日寇十五军团见偷袭不成,立即转为强攻,借助一部分窜入东岸便衣部队的掩护,日军在西岸调集橡皮舟和木筏渡江,进攻怒江东岸,妄图凭借猛烈的炮火攻占东岸的老鲁田山。他们认为,只要占领这座山,怒江就是他们的,胜利也是他们的。
    驻守惠通桥一线的只有三个排的中国军队。他们进行了殊死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
    惠通桥的偶然变故,只是破坏了日军的偷袭,并没有解除怒江天险失陷的危险。
     关键时刻,熊正诗带着他的一O六团赶到了老鲁田山头。
    “下车,上刺刀,占领阵地,打!”熊正诗团长卷起袖子喊。
    在陡峭的山坡上急速攀爬的日军,眼看千里追杀的胜利即将到来,不禁兴奋异常,他们认为拿下眼前这座山峰,就等于拿下了全中国。就在这时,中国军队的机枪、步枪、手榴弹却劈头盖脸砸了下来。一时间被打得人仰马翻、尸横遍地。
    熊正诗趁势又是一声大吼:“一营出击,将鬼子压到江边去!”
一营跃出阵地,居高临下,向敌人冲杀过去。将士们知道,这是中华民族性命攸关的一仗。有一个名叫吴家旺的副班长在和日寇拼刺刀时,一枪托将鬼子的脑壳打碎,同时他的枪托也砸断了。他只好跃下山坡,抱住一个鬼子就往山下滚。在老鲁山,这种抱住鬼子往江边滚的人团,就有二十多对。至今当地老百姓讲起当年的情景还热泪盈眶、感念不尽。
    在中国士兵和日军拼命的时候,原先躲在怒江东岸山坡上的华侨难民和农民都爬出来,一面为中国兵呐喊助威,一面用尖担、扁担撬石头,撬起来就往山下滚,一人动手,大家效仿。大大小小的石头,乒乒乓乓沿山而下向日军砸下去。整个怒江东岸都沸腾起来,杀声震天,弹雨呼啸,乱石纷飞。
    106团一营将日寇逼到距江边不到100米的大坪子附近,江面上飘满了橡皮舟、木筏。熊正诗部队的伤亡也很大。
    入夜,熊正诗团长派二营四连去加强一营在大坪子的江防阵地。他们刚走,施甸油旺乡、戥子铺、保山坝的上千名男女老少就挑着饭菜、扛着担架、锄头、十字镐和门板来到老鲁田,慰劳一O六团将士,抬走伤员,协助部队修工事。
    第二日,惠通桥阻击战正打得难解难分之时,36师主力赶到,两个团当即投入战场,一举将窜入怒江东岸的日寇全部歼灭。接着七十一军沿江布防,滇西远征军源源不断地开到保山地区。
    至此战局逐渐稳定,日军被挡在了惠通桥西岸。从此中日两军开始了长达2年时间的隔江对峙,彻底断送了日军灭亡中国的梦幻,为以后远征军大部队集结反攻奠定了基础。
    偶然只是迟滞了日军,熊正诗部队表现的中国军队勇猛顽强和不畏牺牲,才真正挡住了日本帝国的铁蹄。在这场战斗中,不可一世的日本15军团遭遇到他们少有的败绩。
    此战之后,熊正诗升任少将副师长,随军在云南贡山、腾冲、龙陵一带阻击日军,参加滇西大反攻,追击敌人直至缅甸密支那。
    1949年8月,熊正诗随老上司当年71军副军长陈明仁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退役,参加地方工作,1951年曾任民革遵义市委候补委员。
   事后,有人评价惠通桥阻击战说:这是一场有可能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格局的一场战斗。
发表于 2019-10-16 15: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瓮安人,生于 1903年6月26日
发表于 2019-10-17 10: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往事如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3 09: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3 09: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名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3-29 18:12 , Processed in 0.3335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