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9892|回复: 8

【贵州名贤录】之抗日名将刘体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9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
出句属性: 下联
自 对 句: -
                仁轨体国,龙岭掘壕决死战;
                士卒忠义,鹤山振翘向和平。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21: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体仁(1906--1954)少将。贵州安龙人。行伍出身。1940年4月任第8军82师副官处上校处长,1942年2月调任第82师245团上校团长,1945年11月任第8军166师498团团长,1947年7月任整编第8师166旅498团团长,10月任整编第8师副官处上校处长,1948年1月任新编第2旅上校副旅长,7月调任第39军147师上校副师长。11月任第39军91师少将师长,1949年8月兼任韶关防守司令,10月19日在广东鹤山率部投诚。后前往贵阳治病,1954年在贵阳病逝。
[仁轨]刘仁轨(601—685.3.2),字正则,汉族,汴州尉氏人,唐朝大臣、著名军事将领、海军统帅,被誉为抗日第一人。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仍“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高祖、唐高宗年间,历任给事中、青州刺史。因征战百济而屡立战功,

旧唐书妨跞使齑?》这样写过:“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
纵观中日战事,自唐至抗战,一千多年来,唯唐初刘仁轨胜过一仗,史称白江口之战。
[体国]即公忠体国,意为尽忠为国。
[士卒忠义]意为对士兵宽厚仁爱,士兵乐于为之效命。
[龙岭掘壕]指刘所部82师参加松山战役,此战役采用该师时任副师长王景渊[见前联]之''坑道覆敌法''而最终拿下松山。
[鹤山振翘]即指刘体仁率91师在广东鹤山起义事迹。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2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82师参战松山战役
为了一举拿下松山,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把第八军主力第八十二师(师长王伯勋,副师长王景渊),第一0三师从昆明急调到松山前线。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部多次向第八军军长何绍周下达收复松山命令。何绍周正为如何攻下松山一事焦头烂额之际,第八十二师副师长王景渊想出了一个绝招,叫做“坑道颠覆法”,就是挖坑道深入松山主峰底下埋炸药,把松山整个掀掉。
  军长何绍周听后大声叫好,命令王景渊指挥工兵营完成这项任务。于是,王景渊选择隐蔽地形,先挖土壕,接近松山主峰时,就改为坑道掘进,两条坑道延伸到松山主峰底部,两个填药室共装了10吨TNT。
  1944年8月19日9时30分,何绍周下令按下起爆电钮,突然地动山摇,松山主峰冒出两股黑烟
 楼主| 发表于 2017-8-9 21: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山率部起义
1949年10月14日下午,解放军第14军第40师攻下三水县城,随即与敌第21兵团第39军的103师隔江对峙。
  余汉谋指挥的三个兵团,一个是从江西逃来的,一个是从福建逃来的,都受到过解放军的重创,已没有多少战斗力了。而真正属于广东建制的只有刘安琪的第21兵团,39军正是这个兵团的骨干力量。这个39军曾于1948年10月随着侯镜如参加了援助锦州的战斗,在塔山与四野面对面地交过手。辽沈战役之后又调到蚌埠参加淮海战役,杜聿明集团覆没后,该军撤到了南京。这个军的第103师和第91师大部为贵州人,在南京政权风雨飘摇之际,他们目睹四大家族将财富纷纷转往台湾,他们已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末路。
  两个师的将领早就在筹划着伺机起义事项。由于103师参谋长牟龙光与李济深的秘书余确是老朋友,在1949年初就开始了联系。5月中旬,牟龙光动身去香港见到了余确,可是当时李济深已去北平筹开政协会议。后经余确牵线,牟龙光联系到了中共在香港的负责人张彤。
  张彤很明确地指出了39军起义的重大意义,他说:“39军目前是国民党军装备最好,人员也最充足的一个军,其他的都垮了。桂系现在还有十几万人,但大多是淮海战役以后扩充的,人员装备都不如你们好。”张彤拿出一个日记本翻开给牟龙光看,“目前到香港接头的部队很多。国民党已打算逃到台湾避难,大陆上基本没什么大仗可打啦,你来了我们很高兴,我们很重视你们这个军。”
  牟龙光诚恳地说:“为国家和人民着想,我们不愿再打下去了,愿意投向共产党,以早日结束战争,重建家园。”
  “你们举义投向人民,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张彤合上笔记本,“你们在曲江等着,待解放大军南下与你们取得联系后,再一同配合解放广州。”张彤交待道,“我们会通知地下党与你联系的,当然会保证你的安全。请转告你们师长曾元三和91师师长刘体仁,中共竭诚欢迎他们举义!”
  牟龙光返回曲江,将详情向刘体仁等人说了,就一直在等着解放军打到广州来。10月13日下午,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三水,曾元三见时机成熟,就悄悄地跟牟龙光说:“参谋长,你快设法跟解放军联系吧。”
  牟龙光随即写了一封信,派人连夜过江交给了打到江对面的解放军第14军第40师王砚泉副师长。
  40师马上停止了战斗,陈赓于次日派兵团政治部的范子明等人过江谈判。
  范子明见了曾元三、牟龙光说:“陈赓司令员早知二位爱国爱民,同情共产党和解放军,你们在抗战时立过汗马功劳,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曾元三笑了笑:“谢谢陈赓将军的夸奖。老实说,我是下决心不打仗啦。我们这个师,军官大部为贵州人,士兵多为山东人,我不忍心把他们拖下海,远离家乡亲人。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不打仗了就行。”
  范子明于是切入了正题,他提出了五项要求:发表通电宣布起义;以曾师长的名义,把已打到远处去了的309团叫回来;挟住第23军,不让该军通过你师阵地;与91师和147师联系,争取他们一同起义;你师起义后渡江集结整编。
  曾元三立即提出了不同意见:“别的我没有什么想法,挟住第23军一条,本人不能同意。”
  牟龙光忙劝道:“挟住23军是革命行动……”
  曾元三打断他的话,说:“但这种事情我不能干,我们都曾在一起打仗,现在是各走各的路,我决心投降,别人投不投降我不干预,对本师也是这样,309团愿意回来我欢迎,不愿回来我也不追。”
  由于意见不一,范子明决定先将谈判情况向第14军首长汇报,请示定夺。
  军长李成芳了解情况后,点了点头:“挟住23军势必要发生战斗,他们不愿打,不必勉强。我们的要求只提四条:一、立即广播起义;二、师长曾元三先行到我军部,双方动员船只,部队也要渡江集结;三、同91师通话,介绍我们的人去做工作;四、一定要将309团追回来。”
  对于李成芳的要求,曾元三立即表示同意。
  10月16日,曾元三发表通电宣布起义,随即率部乘船过江,接受改编。309团接到曾师长的命令后也火速赶回,得知全师已经起义,也立即渡江参加了起义队伍。
  此时,已撤到鹤山一带的第91师得知103师5,000余人已经起义,也很快跟解放军接上了头。10月17日,91师共2,700人也接受了解放军的改编。
发表于 2019-10-12 14: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将。贵州安龙人
发表于 2019-10-13 09: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19 09: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烽火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6 11: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6 11: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往事悠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4-20 11:24 , Processed in 0.1475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