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4565|回复: 1

出句:悠扬悦耳真言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9 17: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悠扬悦耳真言道【四声喜全递】




声韵宜仿心电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楼主| 发表于 2012-9-19 17: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焘主编的《中国语音学史》第95页和96页,有这么一段话,“四声喜全递”完整摘录下来。
          后世通行的“诗韵”都是沿用106韵的系统,通称“平水韵”,并不专指某部韵书。“平水韵”究竟因何得名,现在还没有定论。
      “平水韵”只是机械地合并了同用的韵目,在音系上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五音集韵》则不同,合并韵目后,同时将其中声母、开合、等第全部相同的小韵加以归并,比如平声“脂”韵中,“支”、“脂”、“之”等字合并在“支”小韵,音章移切。此外,《五音集韵》还“离析”了某些《广韵》韵目,比如前文提到的将“庚”韵三等归入“清”韵,“戈”韵三等划入“麻”韵。这些都是结合实际语音进行的大胆改革。但是《五音集韵》吸收的时音成分只是能够容纳在《切韵》框架之内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元代,《古今韵会举要》在更大程度上进行了改革,但也没能彻底摆脱《切韵》的束缚,在韵书的编撰上真正突破《切韵》系韵书的束缚是到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才实现的。
      如上文字属于林焘主编的《中国语音学史》第二章,作者是赵彤。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5-2-9 00:48 , Processed in 0.0543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