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2796|回复: 1

无情对常用术语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4 12: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情对常用术语解析

1.无情对:一种通过密集运用借对等手法,极力追求字、律等的对称,同时极力追求词、句等的不对称的幽默类对联形式。
2.羊角对:无情对的别名。前人根据常见无情对作品“主题不相关”、“意境相隔”的特点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诗境有相通之处,而形象地命名之。
3.借对:修辞中对仗一种,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一个字、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在句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的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
4.借义:又称转义。指甲义不工,借用乙义或丙义造成“工对假象”的手法。例:树已千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树/果”按照普通对仗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但借用“果”的名词义造成了“工对假象”。
5.借音:指甲义不工,借用读音造成“工对假象”的手法。例: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鸡/杨”借用“杨”的读音,让读者联想到“羊”而觉其工。
6.直对:即以形音义的全面对称为目的的普通对仗,是人们创作普通对联最常用的手法。
7.甲义:即字、词在句子中的实际含义。如“羊肠小道/驼背高僧”,“道”的甲义是“道路”。

8.甲词性:即字、词在句子中的实际词性。

9.乙义:即借义时“造成工对假象”的含义。如“羊肠小道/驼背高僧”,“道”的乙义是“道士”。

10.乙词性:即借义时“造成工对假象”的含义所属的词性。

11.工对义:即两个“小类工对”的字和词,相同、相近、相反或相类的那组含义。如“花”和“果”:花:a植物器官;b消耗(金钱等);c(颜色等)混杂的;d不专一的;e姓氏…   果:1植物器官;2结局;3、坚决、果敢;4、确实、的确;5、充实、饱足…  上下各5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对仗时可能有25种组合。其中,“a1”“d3”和“b5”3种组合,是“工对义”。

12.不工义:即两个“小类工对”的字和词,除了“工对义”以外的那些含义组合。如上例中“花”和“果”的其他22种含义组合。

13.上转:就是让上比中的字、词实现“转义”。例:千首古风吟子美一身新月种丁香“首/身”属于上转

14.下转:就是让下比中的字、词实现“转义”。
15.双转:就是让上比、下比中对应位置的字或词都转义。例:盛夏风光观食日单元水电表居中“元/夏”、“中/日”都属于双转。

16.异步:即上下比节奏点或停顿点不一致的情形。例:举国/关心/高考/热张家口/眼下/严寒即为“异步”。

17.变词性:指在转义的同时,伴随着词性的变化。例:好句何妨灯下草高龄可辨雾中花(题眼镜店联)“草”字由动词义转为名词义。

18.沉淀:即创作时,将甲义、甲词性落实到句子中的过程。

19.小类字:指与某一汉字含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类的汉字。如,“花”与“叶、果、实…风、雪、月…绿、杂、彩…费、耗、用…俏、专、色…”属于小类。

20.小类工对:偶句中两个对位的汉字,至少有一组含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类,即至少有一组“工对义”,即称为“小类工对”。如,“花”和“叶”都有一个含义为“植物器官”,故属于“小类工对”。
21.自借:即以借对的形式实现自对。例:黄鹤先声,白云嗣响;五羊开府,万象更新。(时习之拟题广东都督府1912年元旦门联)  “五羊/万象”即属于自借。

22.借对密度:指一副无情对中实现了借对的字词占整个字数的比值。例:细雨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实现借对的是“砖/石”“后死/先生”,故“借对密度”为3/7。

23.借对深度:指转义后“甲义”和“乙义”的反差造成的审美感觉的深和浅的程度。

24.借对深度指数:反映“借对深度”的赋值。通常用1-5来赋值。如“皓月一盘耳,红星二锅头”中的“耳”从虚词转义为实词,反差很大,借对深度指数为5。

25.鸡肋指数:指由“石工”“瓦工”“泥工”,“冷工”“偏工”等带来的“不理想指数”。通常用1-10来赋值。

26.叠加效应:指无情对微弱的“借对深度”或“鸡肋指数”累积起来,可以造成突出的好或差的效果。又称积聚效应。

27.读者认同度:指某处借对不借助任何解释读者的理解和认可程度。

28.字工义歧:指借对或异步后出现的词语“字字工对”而“甲义不匹配(所谓匹配,即含义相同、相反、相对、相类)”的特征。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24-12-28 19: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多些例句就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5-1-28 11:11 , Processed in 0.0475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