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3658|回复: 0

【名家论联】论联墨艺术的时代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6 14: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北京 叶子彤
  中国楹联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指出:“从楹联走进楹柱而产生楹联那一天起,联和墨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联因墨而面向大众,墨因联而文化自身。以墨兴联,以联兴墨,联墨合璧,可以双赢。联家不要把书家当成异姓,书家也不要把联家当成外族,联墨本是一家,谁也离不开谁。”中国楹联学会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提倡联墨双修,致力于促进联墨艺术的发展。五代会以来,多次在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联墨作品展,其中,以庆祝中国楹联学会成立20周年为契机,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在沈阳、北京举办百城迎圣火大型联墨展和中国历届奥运冠军嵌名联联墨展;作为全国农民艺术节内容之一,在北京举办全国新农村、新风貌联墨展;为探索联墨艺术创新形式,在北京、天津举办孟繁锦微型联墨展;以及继2010年在湖南衡阳举办联墨展后,是次又在山东寿光举办联墨展等,在楹联界乃至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收到了联墨互促、同兴的双赢效果。
  联墨艺术脱胎于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联墨艺术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并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参与其中。在这样的形势下,第二届中国楹联论坛以“联墨艺术与时代”为主题,组织深入的研讨,这对于永葆联墨艺术旺盛的生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主张:“笔墨当随时代”,联墨艺术亦然。联墨艺术的时代精神,似乎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联墨艺术的时代精神,从美学观点而言,应该是与某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民族风俗等所表现的历史现象及其特征相适应的,普遍出现或流行的一种或若干种联墨艺术之总体风格。既然是联墨艺术,它在联与墨的两个相互依存的层面上,都带有这一时代的烙印。
  联墨艺术之时代精神的内涵,包括诸多方面。首先,是联墨艺术创作的时代精神。联墨艺术创作是联墨艺术发展中具有源头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关键环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是联墨艺术创作的源泉,实践证明这是颠扑不破的创作真谛。与之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多年来一贯遵循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原则。近年来,在各地征联活动中所创作的优秀联墨作品之所以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就在于这些作品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热情讴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时代崭新的社会风尚,从而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时期联墨艺术创作的珍贵财富。
  
  任何联墨艺术创作都有其主题,有对当下现实的关注,有对历史的探究,有对山水的赞美,有对心灵的表述,有对精神的呼唤。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联墨艺术创作主题。即使同一个时代,联墨艺术创作也有针对各类时代生活的重要事件、重大历史题材、节日庆典为主题的不同的主题性创作,往往更侧重于时代精神和历史价值。回顾历年来所经历的联事活动及联墨艺术创作的实践,我们总能为其中所展示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例如,“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胜利”的井岗山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抗洪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共济、团结奉献”的抗震救灾精神、“热爱祖国、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

  改革开放的实践催生伟大的时代精神。一九七八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三十年来,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被逐步冲破,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被逐步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被逐步革除,人们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精神大振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孕育、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崇尚和谐的观念,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风尚,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效率、竞争、开放的意识等,充分体现了当代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紧跟时代、振兴中华的精神风貌之主流。因此,我们的联墨艺术创作必须紧紧把握这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一步提高联墨艺术的原创力和传播魅力,自觉地投身于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体验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进程,不断创作出更多的个性鲜明、主题突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培育一批联墨艺术的优秀人才,这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应成为我们联墨艺术工作者的文化自觉。
  其次,是联墨艺术作品的时代精神。
  诚然,我们在上述探究联墨艺术创作的时代精神时,时代的概念基本属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时代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即有政治的时代、经济的时代,有思想的时代、文学艺术(包括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的时代,它们的发展,各有其内在的规律。必须说明,我们在探究联墨艺术作品的时代精神时,则注重于艺术的时代范畴。
  
  联墨艺术作品,究其本质及表现形式,则源自于书法艺术作品,可称其为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品类,尤其是元末明初以来,随着楹联的广泛应用,联墨艺术作品日趋繁盛。从书法艺术的层面而言,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涌现出许多书法家(或联墨家),而各朝代的书法风格,亦各有特点。秦篆、汉隶、晋字、唐楷之体得到历史的承认,经年不衰,就是因为它们各自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有学者如此概括:(1)商周尚象(象形);(2)秦汉尚势(飞动的字势);(3)晋人尚韵(自然含蓄);(4)唐人尚法(用笔和法体的规律);(5)宋人尚意(表现意趣);(6)元、明尚态(寄情于形式美)。纵观之,各朝代的书法风格均有其著名的代表人物,如:(1)东汉——善于篆书、隶书的蔡邕;(2)东晋——王羲之,其碑帖诸如《兰亭序》和《曹娥碑》等;(3)唐代——《集称文化大典》中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至于整个唐朝,誉为“唐代书法家”的除欧阳询、褚遂良外,还有称为“颜筋柳骨”的颜真卿和柳公权。此四家著名的书法碑帖,各举其一,依次有《九成宫醴泉铭》、《孟法师碑》、《麻姑仙坛记》、《玄秘塔》等;(4)宋代——称为“宋四家”的黄庭坚、苏轼、蔡襄、米芾;(5)元代——赵孟頫等;(6)明代——祝允明、文徵明等;(7)清代——包世臣等;(8)民国初期——称为“四大书家”的沈曾植、吴昌硕、曾熙、李瑞清,以及康有为、李叔同等。所有这些作品之书法风格,或等均、或分书、或点画;或充满意趣气韵、或沉隐敛结、或纤巧羸弱、或圆劲老辣、或宏伟博大、或迟涩凝重,无一不融入个性的审美追求和时代的精神,循其轨迹其间却铺陈着一条不断攀登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顶峰的变革之路。书法风格的每一个发展变化,都可以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背景中找到根源。例如,东晋南朝,禅风、玄学兴盛,洒脱风流,清高淡泊,于是出现以王羲之为首的清新俊秀、爽健洒脱的书法风格,至于颜真卿宏伟严正的书法风格所表现的“盛唐气象”,更是为书法界所称道。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毋庸置疑,当今时代所发生的社会的、历史的变化,对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形式到内容的冲击,毛笔作为人们使用最具广泛性的工具,被钢笔、圆珠笔等新型书写工具所代替,令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缺失了其所植根的土壤。又如,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受到以东瀛书法为主的域外汉字书法,以及包括所谓前卫派的墨象艺术等现代流派的西方现代派思潮的影响。再如,包括先进印刷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的社会性、时尚性亦随之不断增强。因此,当今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所处的时代,应当摆脱数百年统治书法艺术作品的蹇怯靡弱之风的影响,冲破以往繁缛的技法系统的羁绊,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从几千年的深厚书法艺术传统中汲取营养,谨慎地把握书法艺术延续数千年的真谛和底蕴。概括地说,当今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作品的时代精神应该体现多样性、开拓性的特点,并最终形成个性风格。
  多样性是打破数百年帖学一统天下之后的必然结果,以寻求各种风格流派的共存共荣。在古代审美理论中, 往往“神”、“气” 并举, 强调审美形态的生动的气韵神采。作为生命活力、精神焕发显现的“神采”, 较气韵更加外盛, 多体现在以视觉感受为主的书法艺术作品之中。唐代是阳刚之美的盛世。张旭体味情感之起伏动荡,感受自然万物的千变万化,融参道家逍遥散放的精神气度,其笔画圆转畅达又刚健劲挺,连绵流动,起伏跌宕,字势活脱奇纵,时而如暴风骤雨,时而如雨珠夹雪,给人以神惊目移的审美震撼。而怀素更以迅疾飞纵的笔意字势把唐代大草推向新的高潮,枯行之笔平添风驰电掣之感,令人精神焕发,可谓展示了唐代书法艺术作品的时代精神。然而,“精神焕发”对当今所处的时代而言,依然是迫切需要的,中华民族之复兴,实现十二五规划之鸿业,正是需要振奋、和谐、发展、腾飞的时代精神。显然,不是也不可能要求每一幅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作品都跟怀素一模一样,以表现“精神焕发”;还是可以通过别样的笔意字势来表现。因此,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作品的时代精神应具有流派纷呈、千姿百态的多样性的特点,由多种意识形态而逐渐汇集成为一个“总貌”。
  开拓性是当今时代的特点所决定的。当今时代,制艺既废,馆阁不行,乃至实用的毛笔字也缩小到了极小的范围,加之现代艺术思潮之流行,旁观东瀛书法在脱离实用之后所走的“墨象艺术”之路,我国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作品开拓新的道路势在必行。尤其是新的一代人已不满足于对书法作技巧的体验和艺术的玩味,而尝试对它作深层次的心理的把握乃至人格的表现,而这正是赋予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作品以时代的蓬勃生机之惟一可行的途径。其间,谁能在传承与借鉴中,真正把握时代的脉搏,勇于探寻一条合乎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发展规律的路子,谁就能在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发展史上占据一席地位。总之,开拓创新是联墨艺术的生命之魂,是联墨艺术的魅力之本,也是联墨艺术发展的动力之源。为此,我们必须致力于培育创新精神。每一次创新都是一种艰苦的跋涉,这就要求我们有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进行不懈的探索,创作出经典之作。成功永远不会垂青那些追逐名利、投机取巧的人。我们必须致力于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每一位联墨艺术工作者都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素质和能力。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以作品感动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意识和追求;要善于学习,坚持向历史和现实学习,向人民和社会学习,向同事和同行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超越自我;要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本质始终保持深刻独到的理解和切中肯綮的把握;要有开放的胸怀,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立足当前的基础上面向未来;要善于运用高新科技手段,不断提升联墨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多样性和开拓性的融合,必然形成个性风格。没有个性风格就不会有多样性,也不会有开拓性。多样性势必以个性专长的充分发挥作为基础,即个人的“专”才能形成社会的“博”。我们在提倡“尽善尽美”地发挥主流派风格特色的同时,更要关注非主流派风格领域的开发,进一步挖掘其艺术内涵、追求其艺术价值、臻备其艺术成就。唯有如此,才能准确地把握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作品的时代精神。
  第三,是联墨艺术理论的时代精神。
  联墨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传承、发展联墨艺术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建立、完善联墨艺术自身的理论体系,是进一步确立楹联文化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弘扬联墨艺术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高宝庆先生撰写的《楹联书法学概论》,从“大楹联”的视野打开思路,从楹联书法史学、楹联文学、楹联书学、楹联书法鉴赏学等方面,系统地对联墨艺术的理论体系进行了阐述,填补了我国联墨艺术理论领域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且对我国联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联墨艺术理论的时代精神,就在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讲究各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的互相渗透及综合运用。在联墨艺术理论的研究中,必然涉及史学、哲学、文学,以及诸多的边缘科学。例如,在联墨艺术的鉴赏学中,就贯穿着从静止到运动、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平面到立体、从形质到内涵、从清晰到朦胧的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又如,研究书法艺术及联墨艺术的“力”、“墨法”,就分别涉及到力学、光学和色彩学;研究“气、韵、势”,也将涉及美学和心理学等。
  总之,时代在进步,时代在呼唤。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势下,面对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社会文化生活日趋多元、多样的新态势,一切有志向、有抱负、有才华的联墨艺术工作者都应当以弘扬联墨艺术的时代精神为己任,把自己的笔墨投向时代、投向现实,把真挚的感情倾注于祖国和人民,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讴歌大业、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神圣使命,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和腾飞挥毫泼墨!我们相信,一定会迎来联墨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2011年3月28日 于澹月斋
  
  
  
  转自:山西楹联艺术网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11-21 21:54 , Processed in 0.0483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