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4757|回复: 7

【联话论点】浅谈联句的烘托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2 11: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4-8-12 23:50 编辑

                                                      浅谈联句的烘托艺术

       一个好的出句,还要有一个好的对句,才能算是完美的,才能称得上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一幅好对联。苏轼有首《琴诗》,恰好说明了这种辩证关系:“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也就是在说,主体的手指和客体的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说主体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客体的完美配合,最终就无法完成这种整体的艺术呈现。
    在对联艺术中,出句就是主体,因为是先有出句,才有对句。而每一个出句所表现的主题,不仅像是针对对句所出的考题,也决定了联句的整个框架结构和意境;而对句无论将要用哪一种艺术的形式和风格来表现,都必须要围绕着这个出句的意境来发挥。艺术的表现和发挥与个人的学识、修养、禀赋、才气有关,所以,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出句的主题中,就会有不一样的艺术呈现。“意同诗异,各有其诗路也”(俞陛云《诗境浅说》)。而不同的对句,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使出句的意境有所改变——这就是对句的烘托艺术。当然,一个对句所烘托的依据,必须按照出句的意境来完成,而不能突破这个框架,否则就是“隔了”。
    以下试举几例,与大家共飨。

    出句:一双慧眼观天下【愚公】
    对句:几子残棋执纵横【纳然禅心】
    对句:百态人生入笔端【梦难圆】

       出句的着眼点是在用慧眼观天下,而对句“几子残棋执纵横”,不过是一局棋枰中的“战争烟云”。这就是对句的妙处,原本一双慧眼下的天下,应该是五湖四海千家万户一个大一统的天下,但对句故意“避重就轻”,一下子把所谓的大天下,浓缩在了一个棋盘上的小天下里。而这两种天下,都是人们所熟悉的,既有真实的部分,也有虚拟的部分,即存在与现实,又超出现实。对句在出句的框架内,圆满地完成了这种精美的艺术呈现。而对句“百态人生入笔端”,是一个串对。整个联句合起来看,就是两种状态下的精神对话:从慧眼观天下,到人生入笔端,都是在世俗红尘中注入的一种人文关怀。出句的情怀在天下,对句的情怀在笔端(是另外一种天下),从慧眼到笔端,是一个精神与人格不断提升的阶段。这个对句所烘托出的恰好是出句的大境界,大胸怀,使整个对句的艺术欣赏,更加趋于完美。
    这两个对句,前一个所烘托的意境是在一局棋枰里,后一个所烘托的意境是一种大格局下的人文关怀。两个对句,使一个出句的意境出现了一大一小两种格局,而且每一个格局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出句:粗茶淡饭求真味【暮雨清秋】
    对句:孝女贤妻享幸福【才子】
    对句:佛卷青灯得凈心【松子】(古)

      出句的着眼点是平常心,而对句“孝女贤妻享清福”,恰好也是在追求一种平凡的幸福生活。出句的真味在粗茶淡饭中体验,对句的幸福在孝女贤妻里表现。粗茶淡饭中的孝女贤妻才是幸福的真味,因为这种生活里没有势利的熏染,没有好高骛远的虚无思想,出句所要表现的人生的平常心,被对句诠释的淋漓尽致。而对句“佛卷青灯得净心”,避开了现实生活的场景,把一切归属于“道”的平常心,安置在了一个佛卷青灯的语境下来完成。对句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心净了,还求得不到真味吗?所谓的真味,也就是平常心,平常心就是“道”。粗茶淡饭求得的真味,和佛卷青灯中得到的净心,都是在人生的大格局下,去努力实现的一种精神境界。
    这两个对句,前一个所烘托的是真味中的幸福,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活状态;后一个所烘托的是真味来源于净心,只要心净了,真味自然就唾手可得,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渴求。

    出句:醉扯柳丝弹水月【逍遥居士】
    对句:闲拈桃萼贴诗窗【三槐居士】
    对句:狂敲竹节啸江天【清水河畔】

       出句的着眼点是用柳丝弹水月的一种“醉态”,这种“醉态”不会真实的发生,只会在想象中产生,所以它能够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和一种唯美的享受。对句“闲拈桃萼贴诗窗”,也恰好秉承了出句的意境,一个用柳丝弹水月,一个用桃萼贴诗窗,都是在用潇洒的笔墨,书写浪漫的情怀,只不过出句近似于一种疯狂的状态,而对句却出于一种审美的情怀。两种唯美的境界形成一种诗意般的精彩对话,令人读后,胸中充溢着满满的诗情画意。而对句“狂敲竹节啸江天”,注入了更多的文字元素,这些元素扩充了联句的内涵,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只不过,此对句所突出的是一个“狂”字。这个“狂”字,和出句的“醉”字,虽然在字义更接近,但出句的“醉”字只是一种情态,而“狂”字所蕴含的是一种气势,而且这种气势还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壮观的画面。这就使得出句的意境,有了实际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
    这两个对句,前一句侧重烘托出句的唯美情态,和艺术的想象空间,整个联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后一句侧重烘托出句的一种气势,把出句的那种笑傲的“醉”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使整个联句的画面更富有一种流畅的动感。

    出句:风雨如磬磨剑气【笑骂今生】
    对句:人生若歌谱春秋【养猪先生学对联】
    对句:青春似火炼金身【一碗稀饭】

       出句的着眼点是在人生的这个大气场上,这个大气场所突出表现的就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也就是只有经过磨砺的人生,才能让那些容易伤人的锋芒,逐渐消磨掉。这既是我们真实的生活经历,也是一句劝世的人生箴言。对句“人生若歌谱春秋”,这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诠释人生,出句的人生态度是积极而严肃的,而对句的人生态度是积极而美好的,笔墨都注重在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上,不同的就是一个需要磨练,才能“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在倾心歌唱,美好的岁月如在歌声中行进。而对句“青春似火炼金身”,既有出句需要磨砺才能成功的必然条件,也把一种大的人生缩小到“青春”这一个年龄段,因为这个年龄段是一生最美好的年龄段,也是最关键的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里,既是人生可以大放异彩的一段时光,也是必须经受历练和考验的一段时光。“磨剑气”是因为它容易伤人,是因;“炼金身”,金身是不坏之身,在此可以引申为一种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是果。此对句使得整个联句茫茫苍苍,气势如虹。
    这两个对句,虽然都是在一种大气场,大场景下的浓墨重彩,但前一句侧重烘托积极的人生态度,重在抒情;而后一句侧重烘托事情的因果关系,重在说理。

    出句:砚田耕净土【苏夏】
    对句:诗海泛清流【清水河畔】
    对句:心树曳清风【可乐】

      出句的着眼点在笔耕净土上,砚田是比喻,净土是夸张。整句就是对文化与道德一番美的宣扬。对句“诗海泛清流”,依旧在文化这个圈子里与出句遥相呼应,并且有更进一步证实出句意境之所指。砚田和诗海,都是文化的范畴;净土和清流,都是在美化文化的主流意识。而对句“心树曳清风”,另辟蹊径,避开世俗的文化,转而描写人们的心灵。虽然说是突破了出句原有的意境,但仍然在一种“净土”的意识里进行对话,只不过这种对话,脱离了文化这个圈子,进入了人性这个圈子,而共同表现的依旧是一片净土的纯洁和一缕清风的惬意,都是对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这两个对句,前一个为出句的主流意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侧重于强化;而后一个使出句的意境又有了延伸和拓展,侧重于推演。

    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中有两句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前一句说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飘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后一句说诗人身体老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这两何种情形,给人的感觉不仅真切。还渗出一层空灵漫渺。后来有人借用这两句诗的前一句作为上联,又对了一个下联: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
    ——杭州刘庄
    这个对句,就改变了原有诗句的意境,出句是船行驶在水中的画面,而对句则是人在岸边山上走的画面。整个联句的画面不在拘于水中,像一个长镜头一样,从水中的人移动到了岸边的人。整个画面都被浸染在了眼前一幅美丽的景色中了。
    从以上联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联句是否能够出彩,除了出句必须先有一个突出的主题外,还得有一种美的意境蕴含在里面。而对句对出句意境的烘托,也绝对是一个联句能够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境界有高低之分,也有大小之别,所以,对句在烘托的过程中,不必囿于一种思维和空间上,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发挥和想象。“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袁枚《遣兴》之一)。如何解用?才是成功的关键。
    “任何一门专业著作,就其内含的知识结构而言,一般都可以划分为外壳性知识、中介性知识和内核性知识三种不同的层次。从获取外壳性知识到探寻内核性知识,其思维发展表现为认识的逐渐深化过程”(郑铁生《人才》)。由此可知,对联的烘托艺术,不仅是一种学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人灵感的探寻和特长的发挥。当然,只要我们认真揣摩,多实践,就一定能够,得心应手,“对答如流”。犹如郑板桥的一首诗所言: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4-8-12 12: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武先生总是很用心,学习了
发表于 2014-8-12 12: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看到一个出句,先别忙着应对,先静下心来,仔细品味一下该句的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着眼点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妙在何方,然后再思考怎么对。这是我读文武美文之后的粗浅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探讨。
发表于 2014-8-14 00: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我这两天对对联对的头大了,太多了,没有尽头,有时也要东拼西凑,看来我要好好跟我文武老师请教一下学习方法了!
发表于 2014-8-14 08: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武老师的分析总是那么精彩!
发表于 2014-8-14 15: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语连珠,文武老师辛苦,学习了!
发表于 2014-8-17 19: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文武兄的精妙赏析,受益匪浅!
发表于 2014-8-24 14: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文武老师学识过人,字字珠玑,恋恋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11-21 21:47 , Processed in 0.0736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