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14415|回复: 20

对联入门简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9 14: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对联
  对联由两句话或两段话组成。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多分句组成的两段话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每边只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单边只有一句,则上联标逗号,下联标句号;多分句时,上联联脚通常标分号。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或称为“自对联”。两个人或者两人以上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论坛临屏多用出句,对句,只有悬挂或者张贴是才有上联下联,临屏书上下联还有一层意思已经成联不用在对!(故大凡正规的楹联板块,不标什么什么上联下联原创字样)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例: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喜 上 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病例: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风光   无限 (“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

  多分句例: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为联脚即可。)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内容相关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无情对例外)。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

  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这是不行的。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的基本要素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例:
  春   来   眼际
  喜   上   眉梢
  名词 动词 名词(名词性偏正词组)

  病例:
  春   来   眼际
 (名词 动词 名词;细分:“眼、际”均为名词)
  风光 无限
 (名词 形容词;细分:“风、光”名词,“无”副词兼动词,“限”名词)

四、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例:

  春来眼际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
  仄仄平平

  上联联脚“际”普通话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下联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而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风光无限”联脚都是仄声,所以此病例除了词性对仗不工的问题,还存在声律不合规则的问题。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联声律的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不过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如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虽然“春”和“悲”都是平声,但整幅联作从声律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除联脚字平仄必须相反(且上仄下平)外,其他哪些字可以不相反,哪些必须相反?这就涉及到对联声律更多的规则,我们将在第二讲中继续介绍。

  至此,大家已经对“什么是对联”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常用“对仗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其含义就是:此联作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符合要求。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也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对联有各种分类。按字数,分为短联和长联,单边30字及以上为长联。按用途和内容(联类),分为春联、贺联(婚庆、贺寿、乔迁、开业等场合)、挽联、宅第联、胜迹庙堂联等等。按修辞格式和手法(联格)划分,类别很多。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结合上述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分类,现略举数例,请尝试分析每幅作品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的对仗情况。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春联)

  处处欢歌遍地
  家家喜笑连天(春联)

  陌上春来花似锦
  庭前鹊闹客如云(春联)

  并蒂花开四季
  比翼鸟伴百年 (婚庆联)

  绿叶衬红花 花繁叶茂
  情歌谱新曲 曲美歌甜(婚庆联,花、曲为顶针手法)

  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贺寿联)

  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
  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挽联,风雨、山水叠字手法)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题东大书院。“书院”是古近代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场所。书院联书卷味浓厚、书生气十足,自成一派,对仗工整,佳作颇多。此联即为经典的复字、叠字、顶针联)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格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
对联的“内容相关”要素


  内容不相关的毛病在“你出我对”的即兴对联中普遍存在。即兴对联不排除随心所欲的休闲娱乐功能,但如真心希望提高联艺,内容关联问题就不能不加以重视。下面是摘录的几个病例:

  山路踏青风满袖
  阳关辞故泪两颊
  上联描写身心愉悦的“踏青”,下联却是伤感的“辞别”。

  焰火升腾空灿烂
  恩师仙逝徒伤心
  无须多说,问题显而易见。

  西疆腾热浪
  北国化冰封
  (上联应是颂扬西部开发,而下联“化冰封”很难有更深层的含义)

  出句:味醇香郁铁观音
  对句:手忙脚乱土郎中
     字正腔圆洋教授
     肢碎身残泥菩萨
     活血化瘀金罗汉
  这个例子中,第一、二个对句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第三个“泥菩萨”对“铁观音”在内容上是对应了,但是“肢碎身残泥菩萨”和出句的“味醇香郁铁观音”所表达的意义仍是相隔太远;“活血化瘀金罗汉”是四个对句中较能匹配出句的句子,但“活血化淤”说功用,“味醇香郁”说味道,内容关联度仍不够,如将出句改为“生津止渴铁观音”则关联度更强。

  要想对出好句,而不是只为了一时的娱乐,就不能只看到其中的部分词句,仓促应对,应该对整个出句加以足够的分析,揣摩出句要表达的主题,然后认真遣词造句,努力使对句和出句能构成一个整体。

  对联从内容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应方式达到整体统一。

(一)上下联内容的正向关联——正对

  上下联的具体内容相同或者相似,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事理,内容上互为补充,这叫“正对”。例:
  登楼看月胸襟阔,
  把酒临风感慨多。

(二)上下联内容的反向关联——反对

  通过一正一反(常使用反义词)的描写或说理,表达同一个主题。例:
  多言即少味,
  无欲斯有为。

(三)上下联内容的连续性关联——串对

  串对也叫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例: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根据正对、反对和串对的特点,大致可以这样来分析出句:如果出句已经具有完整的意义,对句就考虑从另一个侧面去写;如果出句含有表达正面意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对句就使用反义词从反面去写(反之亦然);如果出句只说了一半,对句就需要顺着出句的思路写完另一半。

  如果是自己创作成联,则需要练习使用各种关联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的“词性相当”要素

一、重复使用字(词)规则
  对联特别讲究用字精炼,即便是长联,也应该字斟句酌,不能因长而滥用和随意用字用词。而一些千古流传的短联,虽然寥寥数字,却能包容很多内容和深刻的哲理。要使精炼的联句能包容更多的内容,就不能不珍惜每一字,除非技巧和内容需要,否则不要轻易重复用字。

  重复用字规则:

  1、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下联(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例:

  春风吹来春气象
  好曲奏出好风光(上联重复 春,下联在相同位置重复 好)

  病例:
  春风吹春光明媚
  阳光照万物生辉(下联1、4位用字和上联没有对应,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允许的)

  另一种重复用字是连续重复,称为“叠字”或“连珠”。如第一讲所举例子:

  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
  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风、雨,山、水 为叠字)

  重复用字能强化思想感情:

  熙熙攘攘暮暮朝朝可怜他去去来来个个劳劳碌碌
  我我卿卿夫夫妇妇但愿得平平稳稳年年喜喜欢欢

  重复用字还能横生妙趣:

  贪贪恋恋恋恋贪贪愈恋愈贪愈贪愈恋
  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先生先死先死先生(某恋家学生妻代对塾师)

  2、上下联避免出现“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允许“异位互重”。

  病例: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
  众生游戏虚空而无知

   “无”同位重字,是词性规则中的的禁忌。此例下联改为“不”字即可。

  病例:
  且咏清风寻皓月
  不教清风问浮云

  “清风”一词在上下联相同位置出现,和同位重复单个字是一个性质,同位重字、重词都应该杜绝。

  作为特例,虚字、虚词的同位重复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之”字可以重复)

  病例: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不恨人

  “不”异位重字,也是禁忌。此例下联改为“莫”字即可。

  病例:
  玉女飘飘如天降
  珠花滚滚似玉倾

  “玉”异位重字,应改为“雪”之类的其他字。

  同位重字容易发现和避免,而一旦存在,即属大错。异位重字在字数较多的对联中常有被忽视的情况,包括一些正规的赛事中,获奖作品也曾出现过异位重字,所以写作、鉴赏时须特别留意。

  同位、异位单个字词的重复是禁忌,但两个字或两个词的“异位互重”作为一种修辞技巧而被联律所允许,称为“换位格”,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室有奇书穷亦富
  胸无点墨富也穷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孙家鼎自题门联)

二、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参考:《汉语词类语法表》

  古代有“虚对虚,实对实”的说法,但是古汉语虚实划分和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古汉语的实词基本只包括名词。所以“虚对虚,实对实”在现代汉语中尚需作具体分析。一般情况对“词性相当”要素的理解是:各类词汇分别对应。

三、词组、句式结构对应规则
  词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偏正、动宾、述补。各类词组举例:

  主谓:面熟、性急、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春风得意、鸟兽飞腾
  并列:声音、朋友、飞腾、歌唱、甘苦、好歹、山欢水笑、山明水秀、红男绿女
  偏正:铁路、电车、春风、晴空、丽日、狂欢、微笑、雪白、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
  动宾:司令、革命、联系实际
  述补:鼓足、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

  规则: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这是词性相当要素在语法意义上的规则。例:

  羊毫舒远志
  虎胆壮雄风
  羊毫、远志 偏正,舒 动词,联句整体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下联结构相同,词性对仗工整。

  欢歌笑语 辞旧
  爆竹花灯 迎新
  欢歌、笑语 偏正,欢歌笑语 并列,辞旧 动宾,联句整体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下联结构相同。

  春回大地 诗行绿
  日耀长天 画卷红
  春回 主谓,大地 偏正,春回大地 是完整的主谓宾句式,诗行 偏正,诗行绿 主谓。具备主谓语就构成完整意义的句子,故联句整体由两个完整的分句组成,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因联句字数极少,一般不作为分句看待,而是看作两个节奏或者符合平仄两两交替的三个节奏。

  病例: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九万里

  春回大地诗行绿
  彩笔喜描画卷红

  春回大地诗行绿
  莺歌燕舞山河新

  以上病例词性和结构问题十分明显,联友不妨自己分析。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的“平仄相谐”要素
  第一讲已介绍了“平仄”的概念,并且介绍了“平仄相谐”要素的基本规则:对联联脚字应该上仄下平。本讲再介绍对联声律的另外两个重要规则:句脚平仄规则和句中平仄规则。

1、句脚平仄规则(非考核内容):
在多分句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句脚平仄应相反。单边句脚的平仄应尽量做到“两两交替”。例:

  堂堂正正做人,纵使清贫亦富贵;(平仄)
  认认真真干事,虽无壮举也英雄。(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2、句中平仄基本规则
(1)“两两交替”规则
  汉语两字词居多,3、4字词相对较少。对于两字词加上个别单字词组成的联句,句中平仄的基本规则包括:

  1)单边平仄两两交替,同时可以“1、3、5不论”,但必须“2、4、6分明”。
  2)避免在下联出现三平尾,大忌。
  3)避免在5言联下联出现“仄平仄仄平”,7言联下联出现“仄仄仄平仄仄平”,这两种格式被称为“孤平句”,大忌。
  4)上下联2、4、6偶数位平仄应相反(如相同称为“粘律”,也是禁忌)。
5)节奏点不在偶数位的联句,平仄规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1、3、5不论,2、4、6分明”可理解为单数位上的字可平可仄,偶数位上的字必须平仄交替。注意:此规则不包括3、5、7等单字数联的尾字。

  例:

  独生 子(平平 仄)
  特种 兵(仄仄 平)

  春来 眼际(平平 仄仄)
  喜上 眉梢(仄仄 平平)

  春促 山河 变(平仄 平平 仄)
  人描 天地 新(平平 平仄 平)

  冬去 山明 水秀(平仄 平平 仄仄)
  春来 鸟语 花香(平平 仄仄 平平)

  风似 剪刀 花似 锦(平仄 仄平 平仄 仄)
  雨如 银线 柳如 烟(仄平 平仄 仄平 平)

  “三平尾”必须纠正。病例:

  富随科技户
  福伴文明家(平仄平平平,须将“文”换仄声字)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平平平仄平平平,须将“迎”换仄声字)

  “孤平句”必须纠正。病例:

  爆竹传吉语
  腊梅吐异香(仄平仄仄平,须将“吐”或者“腊”换平声)

  辉煌长创人财旺
  锦绣又添事业兴(仄仄仄平仄仄平,须将“又”或“事”换平声字)

  “粘律”也必须纠正。病例:

  风和日丽花争艳
  山青水绿鸟竞歌(青-和、绿-丽粘律,此例应调整为“水绿山青”)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些联句在朗读时基本上是两字一停顿,这就是“音步”或“节奏”的概念。每个节奏的重音是第2个字(称为节奏点)。“2、4、6分明”就是要求节奏点必须有平仄交替。

  并非所有的两字词联句节奏点都在偶数位,例:

  欣 文坛 喜溢
  看 艺苑 花荣

  经 世上 几番 风雨
  看 人间 别样 春秋

  这种节奏点不在偶数位的联句,可以将第一个字的平仄忽略,只考察后面的双字词汇的平仄情况。如上面第一例应将后四字看成一个4言句,第二例将后面六字看成一个6言句。

(2)“节奏点交替”规则(非考核内容)
  如果联句中有3个字组成的词汇,或者5个字的成语、成句,则无法做到两两交替,此时须将这些单字数的词汇、成句看成一个节奏,节奏点的平仄应尽力做到句内交替和上下联相反。其中句内交替可以很灵活,不要求每个节奏点都必须交替,可以类似句脚平仄规则两两交替,还可以根据联意需要更为灵活地处理。在这种灵活的句式中,甚至三平尾也被允许。例:

  小康 有望 老百姓 全凭 三个代表
  大地 回春 新千年 更看 九州风云
  “老百姓、三个代表”均为连续仄声,但属于不可换字的惯用词汇,此类联句中,“新千年、九州风云”这样的三连平(三平尾)也可以不计较。前四个字也可以看成一个节奏。

  是姓“社”,还是姓“资”?用“三个有利于”来判断;
  要防“右”,更要防“左”, 以“百年不动摇”去力行。
  此例上联“社、资、于、断”有交替,但是下联的“右、摇”两个节奏点没有做到和上联相反,作为有专名、成句入联的特殊例子,仍然是允许的。

  使用偶数位没有平仄交替的4字成语或惯用词时,可将整个词看成一个节奏。如上例的“三个代表、九州风云”。再例:
  三吴明清 第一街 水陆两旺 驰誉 五湖四海
  千载华夏 不二地 市肆双雄 来朋 万国九州

  春夏秋冬 八百标兵 四十年 电波荧屏 荟锦绣
  东西南北 数千志士 九万里 雄关漫道 铸辉煌
  此例上联节奏点除联脚外,全是平声,这种情况极少见。在主题思想明确、词义表达通畅的情况下,也是允许的。应对这类联句的要点:对句节奏点和出句节奏点平仄严格做到相反,使整副联作的平仄求得整体平衡。

附:关于“平仄”问题的一个重要说明:

  古汉语中有部分汉字的平仄归类和现代汉语不同(古汉语的平仄归类称为“古声”或“古韵”),因此在前人的对联作品中,有些字用“今声”(普通话)来判别是不合声律的。今天仍有使用古声创作对联的情况。近年在大部分正式征联大赛中,都允许使用古声。使用古声一般要求注明,并且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联作中混用。
第三讲 深入了解“词性相当”要素

目录:
第一节 工对与宽对
第二节 当句对
第三节 联绵词

第一节 工对与宽对
  工对与宽对在“词性相当”要素中是个相对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名词中的工对与宽对
  名词可分为很多小类,以下这种划分称为“义类”,通常说的工对即指义类相对:

  天文类:月、日、云、星、雪、风、雨、雾、霞、雷等;
  地理类:峰、山、谷、壑、江、湖、海、田、岭、原等;
  时令类:晓、时、夜、晨、春、夏、秋、冬、早、晚等;
  动物类:马、牛、羊、鸟、鱼、犬、鹿、猴、鸡、虫等;
  植物类:松、桃、林、桂、菜、竹、花、草、柏、李等;
  文学类:诗、词、歌、赋、篇、章、诏、檄、书、联等;
  人伦类:父、母、兄、弟、姐、妹、舅、婶、侄、孙等;
  身体类:眼、耳、鼻、舌、口、手、腰、脚、肩、背等;
  宫室类:房、廊、亭、榭、庙、寺、宫、殿、斋、闺等;
  服饰类:帽、领、袖、鞋、衫、裤、袜、巾、玉、佩等;
  器用类:笔、墨、纸、砚、剑、锄、刀、勺、钩、筷等;
  ……

  例:
  荷老尚余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菊,雨-霜,属于义类相对。

  春观鱼变
  秋听鹿鸣
  春-秋,鱼-鹿,义类相对。

  实际写作中,不能局限于义类相对,“工对”和“对仗工整”并不是一回事。片面追求这种死板的工对,会束缚写作者的思想。因此初学者特别需要注意,不能看见“春”,立即对个“秋”,看见“多”,只会对个“少”。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单个字词对仗工整了,却造成了内容不相关的大问题。这是网络即兴对联常见的毛病。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两河秋波朝北动。这种一个字一个字生硬对仗、不顾联句是否通顺的做法,是万万不可的。有的朋友会提出:“无情对”难道不是这样吗?须知,无情对也必须有通畅而不生涩的完整意义。无情对的知识将在以后讨论。

  这里再指出部分初学者易犯的一个毛病:将一些固定词组拆开后随意放在上下联中,错误地认为这是一种对仗,如上面病例中的“流动”,就因此造成联句的不通顺。因为前句“流向东”是通顺的,而“动朝北”却费解了。词组拆开分别放在上下联中,是称为“嵌字格”的一种技巧,但必须嵌得通顺自然,所谓“天衣无缝”。

  名词的宽对指不同义类的对应。例:

  桂下诗朋满
  杯中玉月圆
  此联中,“桂”对“杯”,植物对器用;“诗”对“玉”,文学对服饰;“朋”对“月”,人伦对天文。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李白)
  此联中,“树”对“溪”植物对地理;“鹿”对“钟”,动物对器用。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
  此联中,“岭”对“树”,地理对植物;“帽”对“钲”,服饰对器用。

二、特定条件下不同词性的宽对
  五味:苦辣酸甜咸 等,兼具名词和形容词属性;
  五行:金木水火土 等,名词;
  五色:泛指所有的颜色词,兼具名词和形容词属性;
  五方:东南西北中,上下前后左右 等,属名词的一类;
  形状:大小长短圆方 等,兼具形容词、名词、副词等多种属性。
  时令:春夏秋冬 等。
  数词:自成一类(平声:空零无孤独奇一壹双重三仨七柒八捌十拾千群多全诸余分强长约;仄声:半二贰偶两俩四肆五伍六陆九玖廿卅百万亿兆寡少满片总整次亚仲倍点尽短)

  ……等等。

  (“五味、五色、五方”等是古代对这些类别词汇的泛称。)

  以上这些类别的词汇,一般情况应各自相对。但是如果某一类词在对联的一边出现两个以上时,另一边可以在相同位置用另一类词来对应。例:

  南拳北腿
  短剑长枪(南北 方位名词,短长 形容词)

  七零八落
  东倒西歪(七八 数词,东西方位名词)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归去来(动词)对诗书画(名词),显得十分特异。(典出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黄头发蓝眼睛红嘴白牙说相声
  西洋人东方话南腔北调学对联(上联五色形容词,下联五方名词)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内变土木金爻卦象水面偏能用火攻
  成都武侯祠联。下联用“五方、五行”对上联的数字。虽为宽对,但依然十分工整。

甚至还可以“虚对实”:

  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之乎者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柴米油盐
  旧时书生自挽。之乎者也 对 柴米油盐,一虚一实,在此联中对比鲜明,妙趣横生,寓意深刻。

  这种特定条件下的对仗形式在名词的各义类之间也普遍存在。例:

  只因柴米油盐事
  遂作东西南北人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柴米油盐”、“东西南北”、“韩赵魏”、“勾股弦”都是名词大类中的小类,如果不是因为同时出现多个,柴对东,韩对勾这样的单独对应是很难出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4: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组结构和句式结构中的工对与宽对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对第一讲中列举的词组构成作进一步的分析。

  主谓:面熟、性急(名词+形容词)地震、祖传(名词+动词)你来、我往(代词+动词)
   春风得意(再分:春-风 偏正,得-意 动宾)鸟兽飞腾(鸟-兽、飞-腾并列)

  并列:声音、朋友(名词性,名+名)飞腾、歌唱(动词性,动+动)甘苦、好歹(形容词性,形+形)
   山欢水笑(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欢、水-笑均为主谓)红男绿女(整体名词,红-男、绿-女偏正)
   山明水秀(整体为形容词性,再分:山-明、水-秀均为主谓。和 山欢水笑 的不同点:欢、笑为动词,明、秀为形容词)

  偏正:铁路、春风(名词性,名+名)晴空、丽日(名词性,形+名)狂欢、微笑(兼具动词和名词属性)雪白、桃红(形容词性,名+形)
   炎黄子孙(名词性,炎-黄、子-孙并列)艰苦创业(动词性,艰-苦 并列,创-业 动宾)

  动宾:司令、革命(动词+名词)联系实际(联-系 并列或动宾,实-际 名词性偏正)

  述补:鼓足、提高(动词+形容词)好得很(形+助+副)交代清楚(交-代 并列,清-楚 并列)

  例: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丽日和春风 同为偏正结构词组,属于工对;但是 春对丽 是名词对形容词,这种词组结构内的宽对是允许的。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丰功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此例中“放之四海”与“长与日月”也能勉强作为宽对来看待。这里主要讨论前四个字的对仗,言论、文章是名词+名词的并列结构,丰功、伟业是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结构,但是 言论文章、丰功伟业 同为并列结构,在这样的对仗中,丰对言,伟对文 的不同词性对仗是允许的(或者说可以被忽略)。然而 丰功 对 言论 单独出现时,因结构、词性的不同,通常被认为对仗不工。但因两者同为名词性词组,当它们组合在其他相同的句式结构中时,可以作为宽对来看待。例: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方尔谦(代小凤仙撰联)挽蔡锷联。英雄 对 短命就是上面讨论的这种宽对。其中“英雄”是“形+形”构成的名词性并列词组。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毛泽东主席的这个著名的题词是个典型的宽对例子。有人认为这不是对联,因为一是“上平下仄”,二是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不同词性。但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它仍然能算得上是对联。原因:一、上平下仄并非绝对不可以,古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二、整体句式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状语+动词结构;三、天天(名词)、好好(形容词)这样的叠字词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并列结构。类似的例子:

  四面荒芜权向此间来坐坐
  一肩行李果缘何处去匆匆
  江苏南京雨花台楹联。匆匆形容词,坐坐动词。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个例子稍有不同,“处”和“年”单独看词性是不同,但是“处”连用为“处处”时,已经名词化,表示“每一个地方”,和“年年”(每一年)的词性是相同的。(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自对”,是对联格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和技巧。当句对中也有工对和宽对,尤以宽对最具魅力,利用当句对宽对的技巧,可以大大拓宽对联创作的思路。例如嵌字、嵌名联,使用当句对规则可以将两个不同词性的字嵌在同一个位置。本节主要列举宽对型的当句对。

  常见的当句对是并列结构的互相对应,只是用来解释的“原理”不同罢了。如上面已列举过的这个例子:

  言论文章放之四海皆准
  丰功伟业长与日月同光

  用当句对“原理”来解释:上联 言论 对 文章,下联 丰功 对 伟业,只要能形成这样的“句中自对”,那么上下联的词组内部即便不同结构和词性也是允许的。但如果下联的“丰功”改为“功勋”就不工了,因为“功勋”并列结构不能与“伟业”偏正结构形成自对。(有意思的是此联在本站楹联仓库中就是“功勋”。)

  两个字的不同词性的并列词组也可以相对,下面是大观楼长联中的一个对仗句: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
  千万别认为如此著名的长联也存在词性不工的问题。上联空 对 阔,下联英 对 雄,是谓句中自对,如此,空阔、英雄尽管词性不同也可以放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用词组结构来解释,就是“两者同为并列结构”。)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这是复字型的并列结构当句对(“救苦救难”和“大慈大悲”)。

除并列结构词组外,当句对还有以下一些对仗形式:
  1、分句当句对。例(杨度挽梁启超联):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上联“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下联“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单独考察,“成固欣然”与“人皆欲杀”的句式结构是不同的,单独出现这样的对仗肯定是不行的。

  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 ,无限吟情,如此江山容我醉;
  待谁反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 ,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这是一个多至八言的分句自对例子。前两句为自对,而上下联相对应的两句结构却大不相同。

  2、不等字当句对。例(江西九江市琵琶亭联):

  一弹流水一弹月(“一弹流水”对“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半入江风”对“半入云”)

  尽管字数不等,但只要自对的两个部分是相同的词组或句式结构即可。

  风正民心顺
  人和国事安(这是工对的例子)

  3、隔词、隔句的当句对(以下例子均为工对):

  山高人自小(山高、人小自对)
  雾乱景犹迷(雾乱、景迷自对)

  黄莺歌红梅(黄莺、红梅自对)
  紫燕舞翠柳(紫燕、翠柳自对)

  地灵更喜人杰(地灵、人杰自对)
  物阜又遇年丰(物阜、年丰自对)

  小忍构奇思,三落三升,大略定航向;
  平心描特色,一开一革,妙笔谱华章。(一、三分句隔句自对)

  隔句自对常见于长联中,下例取自“昆明大观楼长联”:

  趁蟹屿螺洲 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 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
  (1、3,2、4分句分别为隔句自对)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环当句对:
  连环当句对实际上就是连续3个以上的并列结构的对应,和第一节第二部分内容可以说完全相同,仅是概念不同而已。其中同一小类的单字词连续出现,可以看作特殊的连环当句对(连环并列结构)。例:

  史君子花 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 春青夏绿秋黄

  想吾生竭力经营无非是 之乎者也
  问此去何等快乐不管他 柴米油盐

  三绝 诗书画
  一官 归去来

  童子数椽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雄心瑜阴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其中“白面子龙”、“阴心董卓”和前面的两个词形成不等字自对)

  一竹一兰一石
  有节有香有骨
  [清]郑夔题书斋联。“一”对“有”,非常特别。

  分句的连环自对(即排比句):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请注意,五个排比句上下联的句式是不相同的。除此之外,此联前后分句中尚有多处词性宽对,值得玩味。)

  叠字当句对(特殊的并列结构)。除第一节第二部分的例子外,再举几个宽对例子:

  亭边短短长长柳
  渡上来来去去船

  空洞洞天作飞飞响
  活泼泼地故源源来
  济南趵突泉观澜亭楹联。

  惜劳人兮草草劝君少住
  望前路之漫漫不我久留
  浙江奉化广渡凉亭

  综合当句对技巧:

  老的少的蠢的俏的或往或来不问茶淡茶浓且饮一杯息息心头名利火
  士耶农耶工耶商耶莫忙莫速休论亭长亭短暂停片刻谈谈世上古今风

  以上当句对例子大多数都是宽对,古今作品中有很多的当句对工对例子,这里不再列举。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绵词
  联绵词在有的书刊文章中写作“连绵词”,还有人认为应写作“连绵字”。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联绵词的语音表现形式为双音节,书面形式写成两个汉字,但这两个汉字大多只是两个语言符号,拆开来便不能表达原来的意义。

  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断一个两字词是否是联绵词:

  1、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都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如“蝙蝠”、“唏嘘”、“朦胧”、“囫囵”等,这些联绵词都不能拆开,拆开后都不表示任何意义,它们只是一些语言的书面符号而已。由于它们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这些字都不能与其它任何字构成另外的词。

  2、构成联绵词的两个汉字拆开后,其中有一个字能单独表达意义,另一个字则不能单独表达意义。又分两种情况:

  能表达意义的一个字就是这个联绵词本身的意义:蝴蝶的“蝴”不能单独表达意义;“蝶”可单独表示意义,指蝴蝶。

  可以表达意义的一个字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义无关:玫瑰的“玫”不能单独表达意义;“瑰”拆开后,读音由“gui”变为“guī”,读音变了,含有珍奇的意思,与“玫瑰”无关。伶俐“伶”可单独表达意义,旧时指戏曲演员,不能表示“伶俐”的意思;“俐”不能单独表达意义。

  3、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拆开后,都单独有意义,且能与别的字构成另外的词。但拆开后的字义与该联绵词本身的意思没有联系,它们也不可能用双音合成词的任何一种构词方式组合成该词的意思。比如,“仓促”这一联绵词,拆成“仓”、“促”两字,它们的意思分别为:

  仓(1)仓房,仓库(2)姓。
  促(1)时间短:短促、急促。(2)催,推动:督促。(3)靠近:促膝谈心。

  但是,“仓”的两个义项与“促”的三个义项无论用双音合成词的哪种构词方式组合,都不能表示“仓促”所含有的“匆忙”的意思。“仓”、“促”这两个字,只是该联绵词的书面语言符号罢了。再如“马”单独有意义,“虎”单独也有意义,但它们各自的意义同样与联绵词“马虎”的意义无关。

  以上文字摘录自卢广庭先生的文章《怎样识别联绵字》。在另外的文章中,诸如 空阔、英雄、短长、冰炭、伪真、今古 这样的明显属于同类单音节词组成的并列词组也被划入联绵词范围。这些词超出了上述3种情况,主要特征是拆开后的字义和原来的词义均有联系。这不是本节要讨论的重点。其实,由于对联规则允许联绵词和并列式词组对仗,因此初学对联者可以把两个字的并列词组看成广义的联绵词,或者把联绵词看成特殊的并列词组,均无大碍。

  在对联中,同词性和不同词性的联绵词、并列词组都可以在上下联中相互对应。联绵词、并列结构双字词的对仗也就是句中自对的最小单位。如同上面提到的“英雄”对“空阔”。楹联中这种例子很多。
  
  本讲后两节内容和第一节的“工对、宽对”概念均有关联。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工对、宽对在很多情况下是个没有明确界限的相对概念,实践中应从联作的语义环境来具体分析。初学者应多练工对。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了解“平仄相谐”要素

目录:
第一节  “马蹄韵”和“平仄杆”
第二节  节奏点平仄规则和特殊联格的平仄规则
第三节  古四声问题

第一节  “马蹄韵”和“平仄杆”

  在第一、二讲中,我们介绍了对联声律的一些基本规则:

  1、联脚平仄规则:上仄下平。
  2、句脚平仄规则:在多分句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句脚平仄应相反;单边句脚的平仄应尽量做到“两两交替”。
  3、句中平仄规则:
  (1)“两两交替”规则:
  1)单边平仄两两交替,同时可以“1、3、5不论”,但必须“2、4、6分明”。
  2)避免在下联出现三平尾,大忌。
  3)避免在5言联下联出现“仄平仄仄平”,7言联下联出现“仄仄仄平仄仄平”,这两种格式被称为“孤平句”,大忌。
  4)上下联2、4、6偶数位平仄应相反(如相同称为“粘律”,也是禁忌)。
    5)节奏点不在偶数位的联句,平仄规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2)“节奏点交替”规则
  如果联句中有3个字组成的词汇,或者4、5个字的成语、成句,可将这些词汇、成句看成一个节奏,节奏点的平仄应尽力做到句内交替和上下联相反。其中句内交替可以很灵活,不要求每个节奏点都必须交替,可以类似句脚平仄规则两两交替,还可以根据联意需要更为灵活地处理。

  以上规则中的2、3项内容就是“马蹄韵”规则的主要内容。马蹄韵规则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因状如马蹄的节奏而得名。

  如何进一步理解“马蹄韵”规则?可以用“平仄杆”概念来解释和理解马蹄韵规则。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下联平仄和上联相反即可):

  第一种“平仄杆”: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平仄杆”: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对于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对于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脚平仄举例(非考核内容):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句中平仄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六言句:

  桃杏望春争放(平仄仄平平仄)
  杜鹃当夏吐香(仄平平仄仄平)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风似剪刀花似锦(平仄仄平平仄仄)
  雨如银线柳如烟(仄平平仄仄平平)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几个相关问题:
1、“正格”和“变格”概念

  余教授的《对联格律》一书中,只提出句脚平仄正格、变格概念。书中规定,句脚符合第一平仄杆的为正格,符合第二平仄杆的为变格。余教授的马蹄韵规则中没有提出句中平仄的正格、变格概念。目前,楹联界已有人提出了句脚、句中平仄的正格、变格新概念:不论句脚还是句中,完全符合“两两交替”的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为变格。换句话说,符合上列两种平仄杆的句脚、句中平仄格式都是正格。

  尽管这个新概念还没有被公认,但是这个新概念具有科学、合理的显著特点,符合现代对联创作实际,便于讲解和理解。因为:

  ——句脚平仄方面,现代对联的句脚平仄打破两两交替的情况已经很多。例:

  金枝玉叶 双建花开 艳如国色 芳若天香 根系防城港(句脚:仄平仄平仄)
  (2003年8月防城港市楹联学会征联出句)

  世纪坛上 视际六合 侍祭列祖 试寄情思 示计春秋 事记历史 誓继先烈 势济中华(句脚: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2002年世纪坛征联)

  前人的作品中也并不鲜见:

  沧海日 赤城霞 峨眉雪 巫峡云 洞庭月 彭蠡烟 潇湘雨 武夷峰 庐山瀑布 合宇宙奇观 绘吾斋壁
  少陵诗 摩诘画 左传文 司马史 薛涛笺 右军帖 南华经 相如赋 屈子离骚 收古今绝艺 置我山窗
  (邓石如题碧山书屋)

  如果“符合第一平仄杆的为正格,符合第二平仄杆的为变格”,那么以上这些打破两两交替的称为什么呢?出格?还是“特例”?

  如果按“完全符合两两交替为正格”的新概念来划分,前面根据两种平仄杆排列的多分句句脚平仄例子均为正格,刚才举的这几个例子即为变格。

  ——句中平仄方面,确立句中平仄“正格、变格”概念有助于联作在声律意义上的分类,便于讲解和理解对联的声律规则,也便于对联评论和评选。

  用句中平仄正格、变格的新概念来理解,上面根据两种平仄杆严格两两交替的句中平仄例子即为正格,有“1、3、5”平仄变化的即为变格。

  有一点需要注意,正、变格概念主要为了讲解和理解而提出,平时的创作实践中,不必刻意区分正、变格。

2、因为对联脱胎于格律诗词,因此5、7言对联除上述符合两种平仄杆的格式外,分别有另一种普遍应用的律句格式:
  五言: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长空盈瑞气
     大地遍春光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陌上春来花似锦
     庭前鹊闹客如云

  这两种律句格式符合“1、3、5不论,2、4、6分明”规则,由于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当作“正格”看待。如用平仄杆来分析,属于第二平仄杆的变格。

3、对“1、3、5不论,2、4、6分明”的进一步理解。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具体说(上联):二、三言句“一不论”(□仄、□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套用3、4、5、6、7言的规则。如果初学者还认为难以理解,再将上下联格式一起列示于此:

  □仄
  □平

  □平仄
  □仄平

  □平□仄
  □仄□平(四言句声律规则尚无明确规定,一般应避免上联出现“平仄仄仄”,下联出现“仄平平平”)

  □仄□平仄
  平平□仄平(第一字不能变,否则是孤平句)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避免出现“仄仄仄平仄仄平”的孤平句)

  以上是“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下面是“单平、单仄”起头的格式:

  □仄仄
  □平平(三言句的平仄声律规则尚无明确规定,一般应避免出现三连仄和三连平,但不作为大忌)

  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四言句很特别,这既是第一平仄杆正格,也是第二平仄杆变格)

  □平平仄仄(第三字最好不变,否则“三仄尾”,虽不是大忌,也应尽量避免)
  □仄仄平平(第三字不能变,否则三平尾,大忌)

  □仄□平平仄仄(第五字最好不变,否则“三仄尾”,虽不是大忌,也应尽量避免)
  □平□仄仄平平(第五字不能变,否则三平尾,大忌)
第二节  节奏点平仄规则和特殊联格的平仄规则
  在第二讲中,我们简要介绍了节奏点平仄规则的一个方面:
  如果联句中有3个字组成的词汇,或者4、5个字的成语、成句,可将这些词汇、成句看成一个节奏,节奏点的平仄应尽力做到句内交替和上下联相反。其中句内交替可以很灵活,不要求每个节奏点都必须交替,可以类似句脚平仄规则两两交替,还可以根据联意需要更为灵活地处理。

  节奏点平仄规则、特殊联格的平仄规则作为马蹄韵规则的重要补充,共同构成对联声律的规则体系。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5: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节奏点平仄规则的进一步理解
  从广义的角度,节奏点平仄规则可以包括所有的联句。余教授的马蹄韵专著中也提到了3至7言的节奏点平仄问题。只是余教授的节奏点平仄规则仍然是从马蹄韵的角度来解说的:

  “一个联句不管有多长,只看它可以分成几个节奏,每个节奏可以包含几个字。包含一个字,就按一言句的平仄格式处理。包含两个字就按二言句的平仄格式处理。包含三个字,就按三言句的平仄格式处理。以此类推。这样,再长的句子也可以变得比较短,平仄也就好安排了。”

  这个规则仍然强调了每个节奏内部的平仄应该符合马蹄韵。创作实践中,能做到这一点固然是件美事,事实上多数时候也能做到。但是现代对联由于各种多字词汇的增多,节奏内部无法满足马蹄韵规则的情况也很常见。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求节奏点平仄句内有交替,上下联相反即可。至于更为特殊的没有句内交替的情况,也必须遵守上下联节奏点平仄相反这个规则,连这条规则也打破的作品就只好“判死刑”了。

二、特殊联格的平仄规则
  特殊联格 是个比较宽泛的相对概念。联友可以从本站楹联仓库首页左边列出的名称中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但是从平仄问题的角度,在如此多的联格中,到底哪些可算特殊呢?不外乎以下几种:

  复字、叠字、回文、排列、数字、白话、谐趣、音韵(异字同音、同字异音、叠韵、双声、拟声)、全平全仄 等。

  大多数特殊联格仍然可以满足马蹄韵规则,不能满足时,可按下列基本规则来处理:

  1、句中可以不是“两两交替”,但其中部分字词应有所交替,以求达到整体平衡(广义地说:全平全仄也具备上下联之间的整体平衡);
  2、句脚、联脚、节奏点上的字上下联应交替(即相反),包括上平下仄的情况;
  3、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上下联平仄字字相反。

  举例说明:

  复字复词格(重复使用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这是经典的复字联。我们试着分析它究竟经典在何处。首先,此联最好用古韵来分析,按古韵此联上下联平仄做到了字字相反(读、国,古韵入声);其次,第三、五个字有平仄变化这是经典的复字联。

    我们试着分析它究竟经典在何处。首先,此联最好用古韵来分析,按古韵此联上下联平仄做到了字字相反(读、国,古韵入声);其次,第三、五个字有平仄变化这究竟经典在何处。首先,此联最好用古韵来分析,按古韵此联上下联平仄做到了字字相反(读、国,古韵入声);其次,第三、五个字有平仄变化,后四个字也遵循了“两两交替”的规则,使得整幅联语读起来仍然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试想:如果上联前四个字都是平声或者别的地方有一些改变,则整体平衡感将大打折扣!

  但有时为了使用特定的词汇表达某种特殊意义,也可以不顾及严格的平仄规则: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

  此联同时还运用了双关、借义、顶针的手法。究其上下联平仄搭配,虽然有三仄尾、三平尾问题存在,仍然不失整体的平衡感。除了前两个三字词有一定平仄交替外,下联“更比”双仄 对应上联“还居”双平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可以想象,如果上联是五仄尾,或者下联是五平尾,是不是平衡感又要打折扣了?此联还有一个妙处是轻声字的存在,使得同一个字读起来字音也有变化,灵动而不呆板。几乎完全消除了呆板的三仄尾、三平尾的生硬感。
并非所有的复字联都会打破马蹄韵,以下几个例子仍然是“二四六分明”:

  鱼钓钓鱼鱼骇钓
  马鞭鞭马马惊鞭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

  最后一个例子: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这是有名的今人对古对。但是细究平仄,对句 印月井、印月影 三连仄和上联协调并不好。如单纯追求平仄协调,将“印”改为“观”更好:

  观月井观月影观月井边观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能让上下联平仄字字相反,毕竟是件美事。)

  此联和上面的“风声雨声”一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到最后的四字句又回到标准的马蹄韵上。仿佛飘逸的狂草书法作品最后两笔回到重心点,使得整幅作品仍然稳重如山!

  叠字叠词格(连续使用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又叫“连珠格”)

  此格也有不少合律的佳作: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西湖联)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九州万马跃千山山山壮丽
  一夜三更分两岁岁岁平安
    (央视2002春节征联一等奖。标准的“二四六分明”。在联格分类时,只要有一个字叠用也可以权且归入叠字格)

  不合律的例子: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写于十年动乱)

  此联上平下仄,下联按古韵全仄,十分罕见。但是因写于特殊的年代,意义非常,联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平仄的协调。不过此联上下调换也是可以的。而有的联句的确存在必须上平下仄的情况,此处暂且不表。

  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清
  “朝”分读cho、zhāo,“长”分读zhǎng、chng,根据不同读音,可有不同断句。但是怎么断都不是严格的马蹄韵。具体断句法村夫也缺乏研究,先提出两种(换一个字来表示):

  朝潮 朝朝潮 朝潮朝落
  长涨 长长涨 长涨长清

  朝朝潮 朝朝潮 朝朝落
  长长涨 长长涨 长长清
  虽然不是严格的马蹄韵,但是整体平仄搭配仍然不失基本原则。上联好歹还有阴平、阳平的变化,不至于一个音调一读到底,那就更呆板了。

  回文格(又称倒顺联)

  合律的例子:

  雪映梅花梅映雪  
  莺萦柳浪柳萦莺
  上下联各自回文,回文前后一模一样。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从下联尾字开始倒读,回文后变成另外一副联语,意思有变: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
  (部分回文)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叠字格已举过此例,也是部分回文的例子)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谢方山题三潭印月)
  回文镶套。有部分回文:客中客,有整体回文。此联应这样断句:客中客 入 画中画 。下联如果 看 字换一平声字则更完美。此种情况的联语整体平仄搭配是协调的。应归入合律的范围。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
   (孙家鼎题门联。孙曾为同治和光绪师。)

  2002
  1991
   (所谓的数字回文)

  不合律的例子: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这种典型的回文格,其平仄也呈对称排列,这也是一种平衡。应对这样的句子,应该追求平仄字字相反的“境界”。字字同韵应坚决杜绝!大部分字词粘律也应该避免。此句可以这样断句:上海 自来水 来自 海上。对应 上海 的词最好是个双平声,对应 自来水 的词最好是 平仄平。经过筛选,满足这“苛刻”条件的竟然只有一句:

  西湖游乐船乐游湖西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九曲桥下湖空空壶下桥取酒
  陶宅院前酣醉醉汉前院摘桃
  这是谐音回文格,异字同音,倒顺读音一样。平仄基本上也呈对称排列。

  考官被官考
  观众遭众观
  这个例子的音韵感很生硬。整体平仄虽然协调,但这种平仄一字一换的句子,读起来总是觉得拗口、别扭。

  艳艳红花随落雨
  雨落随花红艳艳
  这个例子更为不妙。上联倒过来变成下联。不应提倡这种写法。上下联意境雷同,无法形成对比。无趣!更别提还是上下同仄收尾。

  排列格。排列格尚可分为“列品、组串、排比、分总”四种:

  列品: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
  组串: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
  排比: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
  分总:类似列品法排列物品那样组句,但在表述时则有分述有总述;分总法有先总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形式。

  合律的例子: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三组描写景物的两字词连续堆叠,一幅绝妙的水墨画跃然字里行间,堪称经典)

  白沙白水白洋淀
  黄海黄河黄浦江
  (按今韵,白黄同平,但正好在1、3、5位置上,同平无妨)

  酸甜苦辣咸香涩
  柴米油盐酱醋茶
  (典型的排列格,竟然合律,难得)

  不合律的例子: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传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撰。“三强”为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而“九章”为首次记载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此联读起来十分顺畅,并没有因“粘律”造成任何不协调感。 也许应该给这种平仄搭配以一定的“合法”地位。)

  稻梁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上平下仄,但因联意一问一答,不能调换。此联基本上还是符合“两两交替”规则的。

  沧海日 赤城霞 峨眉雪 巫峡云 洞庭月 彭蠡烟 潇湘雨 武夷峰 庐山瀑布 合宇宙奇观 绘吾斋壁
  少陵诗 摩诘画 左传文 司马史 薛涛笺 右军帖 南华经 相如赋 屈子离骚 收古今绝艺 置我山窗
  (邓石如题碧山书屋)
  经典排列格佳作!句脚不符合马蹄韵规则(一平一仄交替),但因所列事物的顺序需要而不能作随意调整。此联在朗读时,如果语速过快并且过分注意句脚平仄的话,会感到句脚单平仄交替略显生硬。一般情况下,读者在浏览、朗读这样的联句时,首先会被作者一口气列举如此多的景点和下联相对应的事物而感到折服!其次会随着作者描写的事物而神思游荡。全联读来气势恢宏,荡气回肠!总而言之两个字:过瘾!有了这些感受,谁还去在乎其平仄是否符合马蹄韵?

  数字格(本属镶嵌格的一种,因数量庞大而单列一类)

  合律的数字格佳作很多,但不再举例。这里只讨论不合马蹄韵的情况。

  一仓二府三角四端五家岭
  六铺七里八方九尾十间头
  (嵌一仓里、二府坪、三角洲、四端里、五家岭、六铺街、七里庙、八方亭、九尾冲、十间头十湖北长沙地名。)
  为了嵌进如此多的带数字的地名,所费功夫已不小,平仄问题只能退居其次了。

  一口能吞 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 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经典谜语联。按大的节奏分开考察,总体平仄是十分协调的。)

  三多斋三元斋三吉斋三三如九九如斋
  四物散四逆散四磨散四四一六六一散
  (‘九如斋’食品店,早年在湖北长沙最负盛名。但在该店创建之前,已有‘三吉斋’,‘三元斋’,‘三多斋’等店相继兴起。由于竞争不过九如斋,门庭渐趋冷落。联嵌乘法口诀,最后还用‘如九、九如’词序颠倒反复,当时都认为是绝对。但天下事总是“无独有偶”,居然有人能对出。用了四个中药汤头名,上下联对仗字字工稳,实为难得的妙联。)
  这里所谓“字字工稳”,除了平仄方面的基本原则,还指上下联对嵌乘法口诀、数字相对、词性相对等因素,其中 六对九 是 仄对仄,实为无奈,也大可不必再予追究。

  三吴明清 第一街 水陆两旺 驰誉 五湖四海
  平平平平 仄平平 仄仄仄仄 平仄 仄平仄仄(今韵)
  平平平平 仄仄平 仄仄仄仄 平仄 仄平仄仄(古韵)

  有名的苏州南浩街征联。据说奖金已涨到几十万。此联并非要着意嵌进数字,整句联语的字词完全按照联意的需要自然而然平铺直叙,却在不经意间嵌进了6个数字(包括大写的“陆”)。这看似随意镶嵌的六个数字自然给对句者增加了相当的难度。但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主要问题还是平仄搭配问题。尽管联句中的一个四连平和一个四连仄严重打破了马蹄韵“两两交替”基本规则,但是读来仍然行云流水,并没有十分别扭的感觉。这归功于整体平仄的搭配:水陆两旺 四连仄 和 三吴明清 四连平 遥相呼应,此间加入了适当的平仄变化,最后四字落脚于标准的马蹄韵,以铿锵的双仄声收尾!整体平仄搭配仍然具有相当强的平衡感。试想,如此长的联句如果任由平声或仄声无限制延续,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读起来不拗口才怪!

  应对这样的出句,对句的平仄应如何安排?很简单,最好是字字相反!我们来看看已获得优秀奖的其中几个对句(平仄标注按今韵,后六字可以不断句,为了分析的方便而断):

  三吴明清 第一街 水陆两旺 驰誉 五湖四海
  平平平平 仄平平 仄仄仄仄 平仄 仄平仄仄(今韵)

  百业诚信 无双埠 工商共荣 振邦 万代千秋
  仄仄平仄 平平仄 平平仄平 仄平 仄仄平平

  百业今古 无双地 琼玖十坊 流风 万载千秋
  仄仄平仄 平平仄 平仄平平 平平 仄仄平平

  百艺荟萃 新八景 俯拾九华 流连 万客千宾
  仄仄仄仄 平仄仄 仄平仄平 平平 仄仄平平

  赤县俯仰 诸黄祚 穹苍青荧 寄情 丹旆蓝图(以颜色对数字,另辟蹊径)
  仄仄仄仄 平平仄 平平平平 仄平 平仄平平

  千载华夏 不二地 市肆双雄 来朋 万国九州
  平仄平仄 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平 仄平仄平

  各位联友请细细体会。对句只要尽量遵循“字字相反”的基本原则,就能保证整体平衡感。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句脚字平仄必须相反!

  白话格(即口语化对联)

  以下只举不合律的例子。

  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
  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
  (某妇人劝其夫戒烟联)
  像这样不顾及上仄下平基本原则的白话联实在很少!其中 喷云吐雾 可改为 吐雾喷云,但既然是口语化的,倒过来反而不顺口了。随手再举几例,都能找到平仄的整体平衡感:

  你看这般人以假作真才上台就变脸色
  他同那件事非名即利未出脚煞费苦心
  (贵州贵阳吉祥寺戏台联)

  休来休来哪知为人这样苦
  完了完了自惭所学竟无成
  (某文士自挽联)

  凭咱这点切实功夫不怕二三人是少数
  看你一团孩子脾气谁说四十岁为中年
  (丁文江贺胡适四十寿)

  谐趣格 (不合律的例子):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池中莲苞攥红拳——打谁
  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
  (传为纪昀对乾隆)

  大小姐洗黑白菜
  高矮子吃热凉粉

  师娘登楼望南北
  弟子行路吃东西

  音韵格不再举更多的例子,想必大家已经能自己做一些基本的分析。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出句前7字连平,单独看是单调的,但是对句做到了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发表于 2012-3-31 22: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12-4-4 13: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一定多读几遍
发表于 2012-10-21 02: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遍是记不住的
发表于 2012-10-21 08: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韵格不再举更多的例子,想必大家已经能自己做一些基本的分析。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出句前7字连平,单独看是单调的,但是对句做到了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发表于 2012-12-2 15: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20-4-19 13: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很齐全。
发表于 2020-8-24 18: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11-23 19:43 , Processed in 0.08638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