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楼主: 上书房传媒

【有凤求凰】佳联欣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12: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秋鹤高鸣禅意远【上书房传媒】
对句:木鱼久叩佛心深【澹泊】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3-11-13 11: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2-20 09:23 编辑

上联:千重粉蝶,飞舞灯前追旧梦【枫林客】
下联:两只黄莺,呢喃柳上诉新情【野渡蓑笠客】


    这幅对联从开始看到,我都一直惦记着,甚至一想起就要笑一下,深切感受到了艺术所创造的美,对于有情的人们来说,的确有着非凡的意义。
    上联:千重粉蝶,飞舞灯前追旧梦。古人说: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灯前的灯是用纱在罩着,或者说是玻璃的灯罩也行,绝对不能是赤裸裸的一盏灯,不然美感就被破坏了,因为粉蝶太多,也真的会把灯扑灭的。除非你是唐朝的张祜:“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飞蛾扑火历来都被认为是一种悲壮的场景,这原本就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但因为这种现象的不同寻常,是用生命来完成的,所以就被人们赋予了更多层面上的情感意义。在俗世的眼里有时候也是有一种牺牲和悲壮在里面,在有情人眼里更是以此作为抒情的话本,而在诗人们的眼里就有了美学意义上的诗意。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时所说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留言家看见宫围和事,革命家看见排满.....”
    “千重粉蝶”说明多,只有多才能营造出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热闹,而热闹没有给人悲壮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喜气和愉悦在里面,因为下面紧接着说“飞舞灯前追旧梦”,拟人手法的合理运用,使“追旧梦”三个字一下子点活了整个上联。“追旧梦”三个字不仅是粉蝶的事,或许还能一下子枨触起我们的心事。旧时的梦是什么?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不同,因此,粉蝶的旧梦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它们追旧梦时的前赴后继,锲而不舍。这个疑问和悬念的设置,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惯用手法。“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为什么没有消息,因为没有说,所以不知道。也正是这样的悬念才使诗已完,而回味无穷,艺术总是相通的,所以对联也是如此。
    下联:两只黄莺,呢喃柳上诉新情。黄莺:即黄鹂鸟。古人常用“莺歌燕舞”来形容春天的美景,可见它的叫声是十分动听的。《世说新语补》载,南朝刘宁时的戴墉最爱听莺,春天他常“携双柑斗酒”出游,问他去哪里;回答说:“往听黄鹂声”。宋朝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也曾描写到:“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此联的“两只黄莺”,来自于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但古人的诗词都是在形容黄鹂美丽的叫声,而在此处,作者另辟蹊径,完全摒弃了前人的艺术手法,不写黄鹂的美妙叫声,而是用浓墨重彩去描写它们的动态,这还是其一。其二是,作者不是不用黄鹂的叫声,而是先借用“呢喃”二字来作铺垫,这种巧妙的铺垫,恰好说明了作者的高明所在。我们先说“呢喃”,呢喃的第一词条就是:小声絮语。《玉篇•口部》:“呢喃,小声多言也。小声多言对于这种叫声优美的鸟儿来说,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啊!而对于听者来说,也该是件多么赏心悦目的事儿啊!因为声太大了就会给人一种吵闹或者说是兴奋的感觉,总之,没有了相互倾诉爱恋之情时,那种卿卿我我的美感,更不符合下面的“诉新情”的情景。因为,既然是诉新情,那就是一对新情侣。这个时候它们的情感表达还带着一种羞涩,一种试探,甚至是一种辞不达意的语无伦次,所以“呢喃”二字的运用不仅巧妙,而且精准,惟妙惟肖,真是令人“爱不释手”。感叹之余,我们的眼前仿佛真的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画面……
    上联描写粉蝶追旧梦的执著,热闹的场景中透露着拳拳的真情,令人感动的背后,有一种从心底发出的唏嘘和无奈。下联描写黄莺的呢喃,亲昵中全是温馨的场景,真是情真意切,令人欣慰。世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一个情字中演绎着各自的精彩。而此对联,也是作者呈现给我们的一道美丽的视角大餐。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09: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研梅可把香留字【宁桐衣】
对句:赏雪能将韵作诗【盗帅留香】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8: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鸟啭清音开寂境【太行追月】
下联:花开秀色洗浊心【澹泊】(今)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8: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一水芦花沉雁影【可乐】
下联:半江渔火照帆船【墨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8: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4-10-23 18:02 编辑

上书房传媒:清水老师,有人提出七字联句起码炼五字,说法对吗?
清水河畔:  这个没有定数。有时一句中抓住一两个字眼就可以。
上书房传媒:凡字都要炼吗?
清水河畔:  话是不错,但有些可以信手拈来就不用练了。
上书房传媒:很多联句像白话句,你咋看。
清水河畔:  在造句的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到其中一两个字很难选择。  
盗帅留香:  看看这个吧。http://bbs.duiduili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171
清水河畔:  句子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魂。
盗帅留香:  联为心声。
盗帅留香:  不管说明什么主题前提是必须通顺。
清水河畔:  词藻华丽,没有思想不能称作好作品。
盗帅留香:  拗口就是牵强。
盗帅留香:  堆珠叠玉未必就是好句。
盗帅留香:  通俗易懂让人记住才是好联。

点评

我昨晚临睡之前,还想着写一篇自己对对联创作的看法,连做梦时还有这样的情景再现。今天看了三位先生的对话,感觉暂时不必了,但在适当的时候,如果机缘成熟,我还是会发表一下自己在这方面 的感悟。  发表于 2013-11-16 08:44
发表于 2013-11-16 08: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2-20 09:29 编辑

上联:柳絮含春风窃色【悟能】
下联:梨花带雨露凝香【一剑】


    上联:柳絮含春风窃色。看到这幅上联,我要先说说有关柳树的知识。我们那里的柳树,早春萌芽,暮春开花(柳絮),每到春夏交接之时,到处飞舞着白色的柳絮,小时候原以为柳树本就是这个样子的,“粉蝶乍沾飞絮雪,燕泥已尽落花尘。系春情短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西游记)。后来读劳伯勋先生的《花草杂谈》才知道,柳树分冲天柳,垂柳,汉柳,杞柳,龙爪柳几种,而后面的三种,均于早春未萌柳芽时即已扬花,种子上连着长毛。随风飘拂,如垂柳的柳絮,犹如鹅毛大雪于空中纷纷扬扬。我想说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白“柳絮含春”的意思了。由于我国南北温差大,往往南方已是花红柳绿,而北方还是冰天雪地,“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上联的“柳絮含春”在南方或许指的是早春,如果在北方那就应该是暮春了。无论是早或者晚,单用“柳絮含春”来形容季节的变化的确是与众不同,因为在很多诗中,用柳絮来描写春景,都要搭上其它东西,“因梦江南梅熟日,桃花柳絮满江城”。而且,最妙的是“风窃色”三字。柳絮原本就是白色,但在姹紫嫣红开遍的春季里,显然不合时宜,但这种不合时宜好像不是它本身造成的,而是外因的风把它的色彩给偷走了。这个“风”字,其实作者是用了心的,因为这个字用在这里有多重含义,一是柳絮是靠风来飘飞的,二是我们又要怀疑是风偷走了它的色彩,三是风已是初夏的风,因为春风只会“增色”。所以说,一个“风”字的运用,使整个上联像勃发的生命一样,光彩夺目。孔乙己说:窃书不为偷。这不是偷换概念,是用来比喻精神高于物质的,因为偷其它东西纯粹为了一种本能的“欲望”,而偷书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这里的“风窃色”中的窃,也绝非无意为之,而有作者的深意在里面,风把柳絮的颜色窃走,不是为了自己想得到什么,而是为了祭奠又一个季节的轮回。
    下联:梨花带雨露凝香。这是一个很唯美的下联,梨花带雨一词原出自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个美丽的比喻,被后世的人们不断的化用和演绎,才有了“梨花带雨“一词。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升斗小民,都能从这句词中体会到那种美的感染力是何等的奇妙。金庸在小说里就成功化用了这句词,“哭的是梨花带雨”,让很多不知道《长恨歌》的人一下子就过目不忘了。一个字:美。是啊,一个女人连哭起来都是如此之美怎不令人怜爱。“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游丝萦惹宿烟环。东风吹不散,应为护轻寒。素质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悭。杏花才思又凋残。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刘秉忠)。由此可知,“梨花带雨”不仅和上联的“柳絮含春”相对,而且还都是同一种色彩——白色。这种白色不是造物吝啬,而是一种素质的体现。所以说“梨花带雨”不仅是一种美的代言,而且和上联还有着一种“渔歌互答”的遥相呼应。“露凝香”,紧接着“梨花带雨”的美,又泛起了一个美丽的浪花,这种比喻虽然常见,但放在一起,给人的感觉犹如峰峦叠嶂,色彩纷呈,因而显得特别的养眼和有诗意。这个比喻也很真实,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夜里空气湿重的原因,花的香味散发的会很慢,湿气受冷而凝露,这些露水当中就会收集了很多散发在空气中的香味。因此而显得自然、纯净、美丽,有色、有香、有味……
    一个是“风”把色窃走,一个是“露”把香凝聚,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一幅妙对。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10: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1-19 10:25 编辑

上联:何处砧声敲冷夜【三槐居士】
下联:此时雾气锁重楼【青山疏雨】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1-19 10:38 编辑

上联:春雨唤桃轻吐绿【清水河畔】
下联:东风弄柳乱飞白【一剑】(今)
发表于 2013-11-20 06: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2-20 09:33 编辑

上联:马后车前忙事人,谨观左右【拂尘客】
下联:天南地北无聊客,笑论东西【帝休花】


    看到这副对联,让我首先想起了另外一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身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喝杯茶去和拿壶酒来,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活场景,虽然这属于一副小酒店小茶馆小客栈商业性质的用联,但也正是这一个小字,让我们在茶余饭后有了一个可以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它不仅有真实性和趣味性在里面,而且还把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给提炼了出来,所以很多匆匆的过客能记住它,就不足为怪了。
    上联:马后车前忙事人,谨观左右。上联所描写的画面,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已经无法看到这种场景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我们看到这幅上联时有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甚至还有种温馨在里面。我估计最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些偏僻的地方还能看到这种真实的生活画面。现在的我们只要每天跟踪着电视剧,无论是民国还是宫廷剧,也能看到这种“马后车前”的“忙事人”。这种不起眼的有关小人物的生活画面,在当年真实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在今天的剧情中要想看到的确很稀罕。平凡的东西有时候无论过去多久也无法伟大起来,所以这种画面的出现,只能作为偶尔的陪衬。不过这种平凡的生活画面,一经文字的描述,却能引发我们怀旧的心理,枨触到我们心灵中所隐藏的一种温暖,在这些心理活动的背后,暴露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俗人的生存理念。《新华字典》对“俗”的解释,即: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由此可知“俗”才是生活的常态,也是生活的本质。就像一句话所说的:“如果你只是一个俗人,知道‘柴米油盐’比‘诸子百家’更实际,就不会有人在洗澡与读书哪一个更重要的事情上跟你较劲,大家也就不会追究你是不是喜欢周杰伦,喜欢芙蓉姐姐又何妨……”说白了,虽然我们在努力追求高尚,但我们永远无法拒绝平凡。我们每天的忙忙碌碌和所作所为:工作、应酬、爱情、家庭、可说或不可说的,为稻粱谋的诸多事情,大多与高尚不沾边,但与一个俗人的生存和生活绝对是息息相关的,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都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场景里不断上演着。因此,“马后车前忙事人”,其实所描述的就是我们这些俗人的生活现状,画面虽不同,但实质性的内容都在里面,都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马后车前”,也就是换了一个道具罢了。而“谨观左右”,是劝世语,是让我们明白,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是不切合实际的,真正的智者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下联:天南地北无聊客,笑论东西。上联是“忙人”的世界,下联是“闲人”的生活。但“忙人”未必真忙,而“闲人”也未必真闲。这里的“无聊客”未必真的无聊,因为后面的“笑论东西”绝不是随意一说。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今,有几个天南地北的闲人没事坐在一起闲聊的?天南地北的一群人在一起,大多都是做买卖的生意人,生意人不一定时时都在打理着生意上的事儿,所以,大家能忙里偷闲聚在一起也是正常,用“无聊客”来形容他们的确很形象。“笑论东西”,东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这个双关语不仅用得巧妙,也很符合生活逻辑,而“笑论”显然是舒畅的,快意的,不拘形式的一种畅所欲言;“笑谈”的“东西”,既可以是大家既关心又有兴趣的,也可以纯粹是各地的民俗风情,或坊间取笑逗乐的八卦段子。这些“传奇故事”,出自一群来自“天南地北无聊客”的口中,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罗贯中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流浪集》的作者认为,走路、喝茶和睡觉一样重要。就比如睡觉他说:“须知正因为睡,恰恰可以道出世上原本无一事恁地重要。”由此我们知道,忙里偷闲的“笑论东西”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
    整副对联像是一幅写实的世俗风景画,上联是劳身者在路上,“一路豪歌向天涯”的酸甜苦辣,下联是劳心者在小憩中,笑谈“说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的闲侃。这幅风景画,是过往的,也是当下的,只要生活在继续,这样的画面一直都会演绎下去。两位作者以娴熟的“工笔”技法,以“多情却似总无情”的关爱胸怀,寓情于理,把平凡生活中的一份精彩完美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4: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1-20 15:01 编辑

上联:沾花惹草春风笑【盗帅留香】
下联:弄玉吹箫明月愁【十里洋洋】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0 15: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1-20 15:02 编辑

上联:蓑衣独钓桃花渡【三槐居士】
下联:明月自斟烟雨楼【一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0: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1-22 10:42 编辑

上联:万水千山同一月【东城小杜】
下联:五光十色共三春【悟能】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1-22 10:43 编辑

上联:水里清荷迎皓月【远山含黛】
下联:山中古木御清风【厦城匹夫】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得意村头风竞马【野渡蓑笠客】
下联:纵情天下我乘龙【盗帅留香】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空庭春晚梨花落【三余堂人】
下联:小院更深月色溶【孤光自照】
发表于 2013-11-23 14: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位老师辛苦,有瘾奉茶了。

点评

谢谢有瘾先生的鲜花,再有壶美酒就更好了。书房兄真是妙对频频,欣赏了。  发表于 2013-11-23 22:32
出句:有瘾常邀联网行【上书房传媒】对句:无心空到书房坐【上书房传媒】谢联友。  发表于 2013-11-23 14: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4: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1-24 02:59 编辑

      祝中国对联网【有凤求凰】佳联欣赏查看数超两千!

      早在两年前,坛里就有人提出搞个精品专栏。【太行追月】附帖谈了精品要求,其中两点,我非常赞同。1、有一定的查看数;2、跟帖有一定质量。我的选编基本缘于这两点,绝大多数帖子的查看数都超过500,最多的一个帖子(江心有月水无痕【koukou】)  查看数是25886。大家又不是外行,好帖总会引起共鸣。高居榜首(印象中)是【太行追月】【盗帅留香】【爱恋】【远山含黛】,而我在选编中忽略他们很多联句,因为他们的佳联实在太多,再说他们在坛里名声也太大了,还有好几位重量级的,我相信他们会理解我的。
      选编中,大家的关心,尤其是文武的佳评至关重要。每天都有联友光临,佳联欣赏还得继续。真诚感谢大家!
      希望中国对联网有更多的佳联出品。祝所有联友生活愉快工作开心!

点评

书房兄慧眼识珠,每天要从大量的对句中去寻找能称得上佳联的对句,的确是件很辛苦的事,我给先生敬茶一杯,略表敬意!  发表于 2013-11-24 11:47
发表于 2013-11-23 22: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书房传媒 于 2013-12-20 09:43 编辑

上联:诗袋微开香四溢【纳然禅心】
下联:画帘轻卷美独收【呼吸】(今)


    上联:诗袋微开香四溢。诗袋即诗囊。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沿着一条小溪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颂。从文学和诗歌的角度去看,这一典故有着一种执著的精神,以及追求美丽事物的浪漫情怀在里面。由于古代的交通工具比较落后,古人出门闲逛一般都是骑马和走路,这种情形从某些方面来说,对文人们在文学创作上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思考的空间。欧阳修在《归田录》里有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作者借用这样一个典故作为上联的开篇,让人感觉有一种特有的,诗人的浪漫气息扑鼻而来,也让人未知其详,已先得几分诗意。然后用“微开”来作铺垫,看似信手拈来,其实是作者的一番深意在里面。因为我们都懂得,真正的好东西,用不着全部展露出来,只需“冰山一角”,就足可令世人叹为观止了。所谓的“微开”,也就是仅仅打开那么一点点,可想而知那种美的冲击力该有多么的强悍,而这微开的诗袋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令人陶醉的“香四溢”。我曾读到过一首诗,其中的两句是:借一笺诗香/留住你的温柔/你是我回不去的婉约记忆……是真美。诗有没有香味?当然。诗的香味都在诗句里面,只有真正喜欢又懂得她的人,才能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中看到色彩,闻到香味,体会到一种美好的诗意,要不然怎么会有公认的“诗香雅韵”一词。“诗袋微开香四溢”,作者以美丽的想象,把一种浪漫的情怀诉诸于对联中,而这种浪漫情怀的载体,仅仅是古人一个微开的诗袋。对联用典,要用得好,并且让读者的想象更富有诗情画意,能够给予人们一种视角和心灵的享受,才能算是成功的。此就是。
    下联:画帘轻卷美独收。画帘:有画饰的帘子。古时有钱人家大都有这种帘子,穷人家当然用不起。“画帘轻卷”这个动作很轻也很美,好像在眼前似乎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姑娘正在轻轻地把画帘卷起来。“美独收”三字一下子把镜头拉远了,因为作者要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幅自然美景。“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黄庭坚)。杜牧也有:“一声明月采莲女,四面朱楼卷画帘。” 廖仲恺《临江仙•题柳亚子江楼秋思图》词:“万里长江排闼入,画帘高卷秋明,西风鲈脍耐人寻。”但在这里作者的“美独收”显然和前人的诗句有所不同,一是诗词的字数要多一些,可以在描述上多用点笔墨去发挥;二是人家的画帘高卷,是任青山绿水,如画美景尽收眼底,没有具体的人数,也没有当事者更细致的心理描述,好像一切只是为了一处美景,而专门设计了一个场景和画面。而作为一个七字联,字数的限制就先框死了你的笔墨不可以任意挥洒,再就是作者想要表现的东西必须要做到“一字千金”的凝练,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其中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在此,正好借用一副对联,来形容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所以说,作者的“美独收”有两个画面在里面。一是景色,景色如何?就一个字:“美”;怎么一个美法,靠读者自己去想象。等于说,你想它多美,它就有多美,让人的心灵有一种自由翱翔的快意。二是“独收”,独,自然指的是一个人,这种画面真的很惬意,一个人在那里尽情享受自然的美景,或歌或舞,或痴或狂,可以忘情地释放自己内心的激情,因为旁边没有人,自然不需要顾忌什么。这种对美景或者说一种心情的倾诉,仅用几个字就勾勒了出来,而剩下的“空白”处,则有读者自己去想象,去补充,这恰好也是对联艺术所独有的长项。
    上联是在描写诗的美,下联是在描写景色的美,如果合在一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在卷起的画帘里,一边欣赏着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风景,一边吟诵着前人“诗袋”中“香四溢”的诗句,以此来抒发那种享用不尽的好风景时的好心情。真是妙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联:舟横野渡云来系【远山含黛】
下联:雁宿寒江月伴眠【哈哈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11-23 18:02 , Processed in 0.0662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