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11947|回复: 24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7 22: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  【微尘之影】

点评

韦字做动词讲时只有相背的意思。韦竹,既不见于古籍,也不见于辞书,纯属臆造。  发表于 2020-1-29 16:1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20-1-19 10: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  【微尘之影】
对句:烹茗汲泉日月潭  【远人】

点评

高,实在是高。  发表于 2020-1-19 10:10
发表于 2020-1-19 12: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学道访仙龙虎山【蓝天闲云】
发表于 2020-1-19 12: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天闲云 于 2020-1-19 18:37 编辑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学佛参禅鸡足山【蓝天闲云】中国十大佛教名山之一

点评

有名胜!好!  发表于 2020-1-19 15:26
发表于 2020-1-27 12: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品酒挥毫黄鹤楼【蓝天闲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29 14: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画栋雕梁钟鼓楼【千山客】
凑个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21: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韦,编竹简的皮条。韦编三绝之“韦”即其意。名词动词互为借用是古文的习惯。
发表于 2020-1-29 22: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还是自己去查查字典词典汉典辞海之类吧,我真的懒得去一一引证了。
发表于 2020-1-30 09: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听雨吟风蝴蝶泉【纳然禅心】
发表于 2020-1-30 10:18: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韦竹一词确实未见诗词用典。韦编三绝,韦亦是名词而非动词。
发表于 2020-1-30 10:3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煮酒酿花雪月楼【athenazhon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1-30 10:3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thenazhong 发表于 2020-1-30 10:36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煮酒酿花雪月楼【athenazhong】

裁诗韦竹,均指诗词歌赋,文雅之事;煮酒酿花,均指饮酒小酌,怡情之行。竹梅兰三君子,花雪月三风流。
发表于 2020-1-30 12: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20-1-30 12:26 编辑

       我想说两句,只要合理就不能算是臆造。韦竹也可以看成是“韦编三绝”的化用。韦是皮条,竹是竹简,古人都是用皮条把一条条的竹简编在一起,这句话完全符合事实。不是古人有的就可以,古人没有的就不可以。我们的文化和文明都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中,逐渐丰富和积累起来的。如果只有继承没有发扬就是因循守旧成为一潭死水。就像成语一样,并不是古人才可以,也有很多成语是在现代语境中形成后被认可的,正所谓与时俱进。其实我们可以看一下古人诗词中所借用的典故,虽然是一个典故,但在用词上,诗人和诗人之间会有差异,这其实也是为了避免雷同。
    比如林逋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
     比如同样是用流水比喻“愁”的,李煜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刘禹锡的是: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辛弃疾的是: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人们借以思维的语言,也就具有表达感性材料的具体性和表达理性概念的抽象性。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为了使对方增加感受,常常用具体性的即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中的“比”,就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所以亚里斯多德《诗学》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所谓“比”,在我国古代文论或说“写物以附意”(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或说“以彼物比此物”(朱熹《诗集传》)。从构词修辞直至艺术表现,都普遍地运用比法。比法构词如走狗、手足等,本来是很形象的比喻沿用既久,便从具象渐渐转化为抽象,只存词的引申义。我们的词典中,这类词不少,虽然还带有点形象性,但抽象的引申义已占主导地位,所以只是使用这类词已不能产生很多的形象感。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每种语言本身就包含无数的隐喻。它们的本义是涉及感性事物的,后来引申到精神事物上去,‘掌握’、‘捉摸’,以及许多类似的涉及知识的字,按它们的本义都只有完全感性的内容,但是后来却不用了,变成具有精神意义的字;本义是感性的引申义是精神的。”
    墨守成规,就像是台湾历史学教授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所说的,最终成了“酱缸文化”。韦编的解释其实很简单:韦,熟皮。韦编指古代未发明纸前,用竹简书写,然后用皮绳编联成册。后作为书籍的代称。当初韦编的意思就是用皮子编竹简的意思,而这个出句只不过把编字改为了竹字,意思一样,只是换了一个说法,其实这个说法还是真实的——就是用皮子编竹简。古人曾经用过,现在还拿来作为前一种解释也未不可。这其实恰好证明了微尘之影老师的博学!其实这个出句很好理解:作诗编书(也可引申为编辑)在有梅花和兰花的亭榭,很唯美的画面。

点评

感谢惠评指教  发表于 2020-1-30 19:51
发表于 2020-2-14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赏叶品茶爱晚亭【蓝天闲云】
发表于 2020-2-14 1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观月听琴蝴蝶泉【三余】
发表于 2020-2-14 16:45: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布局罗星日月泉【湛然香洁】
发表于 2020-4-3 19: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赏菊观云放鹤亭【旭日霞光】
发表于 2020-4-3 19:17: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酌句怡神山水间【田园居士】
发表于 2020-4-4 12: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赏月观星沧浪亭【蓝天闲云】
发表于 2020-6-17 14: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裁诗韦竹梅兰榭【微尘之影】
对句:度曲吟风水月庵【湖心读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4-30 23:58 , Processed in 0.2191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