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5854|回复: 5

【名家论联】对联是个好东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6 14: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北武汉郭省非
  
     对联是文化,对联是中华文化,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景仰对联,要热爱对联,要学习对联,要创作对联,要使用对联,要传承对联。为什么?因为对联是个好东西。何以见得?请听下述分解。
  一、对联是文学。
  什么是文学?《辞海》释:“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为 ‘语言艺术’”。对联完全符合这样的定义,因为她是用文字和语言为工具塑造形象而表现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但是,《辞海》在文学种类划分上只列出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四种。那么,对联明明是文学所包含的内容,而在划分上究竟属于哪一种呢?说属于诗歌吧,对联不要求押韵;说属于散文吧,对联只有两行;说属于小说吧,对联不一定都具备人物、背景、故事三要素;说属于戏剧吧,对联不是用于登台表演的。可见,对联是独立于这四种文学体裁之外的独立文学体裁。还要看到,那四种文学样式,中国有,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而唯独对联这种文学样式,只有在使用汉字汉语的人群中才有。因此,这种文学样式,姓中华,名对联,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簇奇葩,是世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文学体裁。

  二、对联是艺术。
  《辞海》关于艺术的定义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并将其划分为“表演艺术、造形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对联是文学,文学属于语言艺术,自然也就属于艺术这个更大的范畴。这是从分类上讲的,而作为艺术的特性而言,还应看到,“艺”是一种才能和技艺,“术”有方法和技术的内涵。因此,艺术都有自身的规律,都有特定的技巧和规则,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掌握的。如戏剧艺术含有唱念做打,相声艺术涵括说学逗唱。对联,因为不管文字多少,理论上只能分为左右两行,所以可称为两行文字艺术。对联的本质是对仗,所以又可称为两行文字对仗艺术。

  三、对联是格言。
  从历史发展脉络上看,对联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与近体诗一样,以五言七言为主,又由于是两行文字,因而对联实际上主要是五言和七言构成的两句话。这就为好记好传的格言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载体。所谓格言,《辞海》释为“熟语的一种。可为法式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对联恰恰是这样的语句。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皆是品学兼优者遵循的格言,又是对仗工整、思想深邃的精品对联。由此可见,格言往往以对联的形式出现,对联中的精品也往往成为长久传播的格言。

  四、对联是哲学。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矛盾中而存在,在矛盾的转化中而发展,研究认识物质世界和社会存在运动规律的学问称之为哲学。对联中的内涵和外延深刻反映了这种哲学属性。所谓“对”,就是对立、对偶、对等、对比、对应、对仗,其本质是相对的两边文字、语句的对立,对仗不过是对立的形象化表述而已。所谓“联”,就是对立面的两边文字意义相关、相通、相应、相容、相联。由此可见,对联这种文学样式,既相对,又相联,恰恰是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三大运动规律之一。对联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文学样式中的生动体现。因此,从哲学上讲,对联是最典型的对立统一文学。

  五、对联是智慧。
  对联是汉字汉语之花结出的文学硕果,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创立对联这种文体需要智慧,发展对联同样是智慧的表现。对联从每边单句发展到每边可以用复句,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修辞对格,不论哪种对格,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历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各种属对格式,简直是五光十色,不胜枚举,如字法中有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有借音、谐音、连绵,词法中有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有当句、鼎足、流水等。虽然不同对格难度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出对还是应对,都要求思维敏捷。可以说,只要是合格对联,不仅是作者文学功底的展示,同时也是作者思想智慧的表露。对联之光就是智慧之光。

  六、对联是诗行。
  欧洲诗歌“商籁体”称为十四行诗,日本的俳句实际上是三行诗。我国近体诗中的律诗,除了排律外其实就是八行诗,而绝句是四行诗。对联,从理论上讲,不论单边有多少分句,只能排成两行,因而有人称之为两行诗。大学问家胡适先生曾说:“我不曾写律诗,因为我不会对对子。”他会不会对对子,不必深究,但不会对对子就不能写律诗却是事实。我们知道,凡是律诗,包括五律、七律、排律,除首尾两联不硬性要求对仗外,中间部分都是一副副对联。因此,所谓“律诗”就是对联组成的近体字。在唐代,首句不入韵的绝句,一般也是由两副对联组成,王之涣的《登鹤鹊楼》、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便是证明。可以说,近体诗的主体部分是对联,反过来说,对联不仅是近体诗中的精华,即便独立成章也是诗意盎然。《全唐诗》载李白“瑞雪”句“玉阶一夜留明月;金殿三春满落花”,足以说明问题。翻遍《全唐诗》就会知道,凡冠以“句”的其实都是对联。可见,对联是两行诗,名不虚传。
  七、对联是民俗。
  我国民间很多风俗习惯具有地方性。如北方人过年吃饺子,湖北一些地方过年吃糍粑。但是,过春节贴春联,却不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甚至凡是居住华人的地方都传承着这一民俗。不仅如此,对联的使用范围还深入到民俗的其他领域,深入到人民生活的角角落落,如祝寿写寿联,结婚写婚联,治丧写挽联。在我国,楼台亭榭,寺观祠宇,凡是适合于用对联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对联,甚至到了“无事不可写对联,无处不可用对联”的地步。这种使用对联的民俗,以汉字汉语为基因,必将伴随汉字汉语的存在而存在,成为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对联是乐趣。
  198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以“碧野田间牛得草”三个著名文化人名字为出句征下联,获一等奖的是“金山林里马识途”,也是三个著名文化人名字为出句征下联,获一等奖的是“金山林里马识途”,也是三个著名文化人的名字。出句、对句都非常有趣。由此证明,汉字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有趣意思。把这说成是文字游戏也可以。游戏本来是人的天性之一,必然要表现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撰写对联自然也不例外。这就形成了趣味对联这一对联中的一大门类。“孙行者;祖冲之”,字面是孙子走路,祖父跑步,末字为文言文虚词,本意却是两个人名,这是以“巧”为乐。“泡三陪,包二奶,何其自在;贪巨款,领重刑,哪里逍遥”,这是以“讽”为乐。“远树两行山侧立;扁舟一叶水横流”,打一“慧”字,这是以“谜”为乐。“一担重泥拦子路;两岸纤夫笑颜回”,这是以“典”为乐。《全唐诗》871卷载,高骈在邮亭设宴送罗隐,时逢盛夏,苍蝇扰席,高骈命人扇走,陪席的顾云出“青蝇被扇扇离席”上联,影射罗隐即将离去;罗隐抬头见门上钉一白泽图,即对“白泽遭钉钉在门”下联,影射顾云不能离去。这是以“戏”为乐。由此可见,对联具有引发笑意、愉悦情感的功能。

  九、对联是力量。
  孙中山曾书一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抗日战争中有一位杨姓战士,遵这副对联精神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养正,并成为上海四行仓库八百抗战勇士之一。毛泽东曾说过“中国革命战争说到底是农民战争”,而真正能把农民动员起来的力量集中到一点,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新中国刚刚诞生,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一百多万中华女儿用小米加步枪,一把炒面一把雪,把装备飞机加大炮的侵略者赶过了“三八线”,靠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所激发的精神力量。有人会说,这只是口号。不错,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胜利,得益于两个正确口号。但这两个口号是十分工整的对仗句,而对联的本质恰恰是对仗。对仗句是对联,对联是对仗句。实践证明,有些口号可以用对联形式来表现,有些对联可以用于口号。武汉协和医院一建筑工地悬挂 “安全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青岛港龙门吊高悬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某国防科研单位涂金大“做国防基石;铸民族脊梁”。由此可见,先进文学作品,能启迪人,能感染人,能教育人,能鼓舞人。这就是精神力量。
  
  (本文作者系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

  
  
  
  转自 中华楹联报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2-4-7 1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4-7 17: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标题   
发表于 2012-4-7 18: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是个好东西
发表于 2012-4-14 18: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党来着
发表于 2019-1-1 12: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是国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11-22 01:21 , Processed in 0.0640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