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4527|回复: 2

[注意]无情联界贻害最深的十个幼稚观点(丑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4 09: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晕晕 于 2013-3-4 17:59 编辑


无情联界贻害最深的十个幼稚观点


文/丑时


  无情对自清末兴盛至今,几乎没有发展,甚至还有倒退现象。主要是被一些根深蒂固的幼稚观点所害。说它们幼稚,是因为:一,有违常理和基本逻辑;二,提出者全无学术思维和眼光;三,读者只要稍加思索,不攻而自破。
  试简要归纳如下:

  1、无情对只是闲暇之余的文字游戏,博君一笑而已。
  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可能发挥其社会功用。关键看谁来用它。无情对贴近生活,雅俗共赏,在发挥社会功用上更有其优势。
  无情对隶属对联。此观点抑无情对而扬普通对联,更是幼稚可笑。照其逻辑,对联,也只是闲暇之余的文字游戏,玩什么玩?

  2、无情对不可沉迷,对联艺的提高一无是处。玩多了就不会对对联了。
  无情对,是借对(借义)密集使用的结果。借对,是诗联中的常用对仗手段之一。诗圣杜甫就是善用借对的高手。清代联家正是因为擅用借对,去追求作品之灵动,故而潇洒得令今人叹不及也。
  可以说,为联者,如不能擅用借对,难称已登堂入室!学习无情,可破此瓶颈。

  3、无情对的应对很难。
  只要掌握无情应对的手法,理论上,无情应对比普通对联容易得多。
  理由很简单:普通对仗是利用汉字的一组“工对义”做文章,而无情对仗是利用“不工义”来做文章。而“不工义”的数量通常大于1。

  4、无情对上下句绝不相干,不能有可能的解释相关。
  从老祖宗到今人,创作了那么多上下关联的作品摆在那里。张之洞的对句“果然一点不相干”,首先它是个对句;其次它概括的是部分无情对的特点。
  铁的事实面前,还到处宣扬、固执己见,不是“睁眼瞎”是什么?

  5、无情对“雅出俗对”的特征不可或缺。
  俗出俗对,俗出雅对,雅出雅对的优秀作品多的是。
  过分强调一种,是对无情对之特点缺乏准确认识的表现。

  6、无情对如同脑筋急转弯,上下句要一庄一谐。
  这个话不能说全错,但确实幼稚,产生了误导效应。因为,它是一种感觉,不能告诉读者“怎么转弯”“如何诙谐”才是无情对。事实是,联友受此影响创作了很多稀奇古怪的“非无情对”,出现最多的是普通诙谐联。

  7、2-4言名词或短句适合对无情。长的句子,受到的限制会比短句子多。
  实际上,先人对的无情对,流传至今的,绝大部分是5言、7言句。这一观点造成了网络无情版出句以2-4言为主流的事实,出现了历史的倒退。
  掌握无情创作规律后,可以发现:5-7言的无情对创作难度比2-4言的不会高,甚至还低。3言的,对出优秀作品难度最大,可能对出的优秀作品最少。

  8、出句要带有动词词性或词素。
  当今网络无情版、对联版块的所有出句,要找到没有动词词性或词素的“字”的例子,还真不容易。所以,这基本等于废话。
  再说,就算是真面对这样的出句,也可以选择有动词词性或词素的“字”来应对,使对句成句。

  9、连绵词、叠词、特定词(音译地名、人名等)不宜作出句或用于无情对。
  事实证明,并无此禁忌。因为,这些词中,大部分的汉字有固定含义,能进行借对。部分“拆开后汉字无实际意义”的词,也可出现于无情对,因为,可以依靠其他字词实现无情。
  人为地作所谓的经验总结,实际上并没有帮助到人,反而成为樊篱或绊脚石,阻碍无情对发展。

  10、无情对,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
  无情对可不是机智、聪明的人灵光一现偶尔得之的文字游戏,而是有规律可循,创作空间挺大的文学形式。
  无情对的规律、手法,很容易掌握。通常,一个出句,应对几十个出色的没问题。普通智商也可以创作,头昏脑胀也可以创作,别人已经对得差不多了,还可以创作。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3-3-4 09: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力排众议,坚守正道,支持!
发表于 2013-3-4 14: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引以为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4-28 05:56 , Processed in 0.1158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