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4192|回复: 4

魏明伦:中国对联几乎失传 现代人对联多不合格(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1 18: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明伦:中国对联几乎失传 现代人对联多不合格
作者:未知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时间:2010-03-30 09:23:20    评论 0 条 | 查看所有评论

魏明伦:愿汉字、华语、中文彪炳千秋
  接通电话时,对方一个爽朗的声音铿锵入耳,丝毫不像是一位古稀老人。接电话的人“正在看两会新闻”,可当听说记者要采访自己,一阵爽朗的笑声立刻传来——自称“全国政协老委员”的“巴蜀鬼才”魏明伦欣然同意。

  自嘲在全国政协委员里从被唤作“小魏”到“老魏”、再到“魏老”的魏明伦,尽管从本届开始告别了政协舞台,可他的心却“从未离开”,每年两会时看电视、读报纸成了他的“规定动作”。

  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政协文艺界别活跃了20年的“积极分子”,魏明伦最关心的自然是文化话题。“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建设快马加鞭,势如春雷,国家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令人欣慰。”魏明伦告诉记者,特别是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单独章节突出强调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更让他兴奋。

“过去政府工作报告侧重强调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向,今年则是站在更高的层面肯定了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明政府已经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战略性高度。”魏明伦的思维清晰而敏捷。

  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造诣的作家,魏明伦的思考远不止于此。重文化必重传统,可他对如今文化传承的“有效性”却有几分担心。在他看来,“我们的文化传承也有不足之处,有时可能流于形式而忽略了精华”。“比如中国独有的、全世界最短小又最精致的文学形式——对联,现在几乎遗失了。如果按照对联的两个重要元素——对仗与声韵来评判,那么现代人写作的绝大部分所谓对联是不合格的。”言及于此,魏明伦的声音显得有些激动。

  只有把传统文化的根留住,才能把民族的魂留住。“对联艺术不应在当代断裂,不应把对联艺术弱化为标语口号。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应以汉字、华语、中文而自豪,希望能有一些扎扎实实的举措,让汉字、华语、中文彪炳千秋。”在采访最后,魏明伦留给我们这样几句铿锵的祝愿。

  记者 文艺橙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0-12-23 23: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按照对联的两个重要元素——对仗与声韵来评判,那么现代人写作的绝大部分所谓对联是不合格的”
如此一来,我心安了。鄙人乱涂的几幅对子从来都没想过抠格律,勉强求个读着通顺而已
“我们的文化传承也有不足之处,有时可能流于形式而忽略了精华”。对仗的格律,声韵难道不是形式么?对仗的学问和八股的学问其实没什么大不同。真正“精华”是什么?它早已经被大家忽略了。老先生恐怕也没能免俗。
失传的又何止对联?文字尚要过一段海峡才能看到正版呢。
其他的,不说了
发表于 2011-2-11 00: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就是对联,想想其中的道理也就不会有什么争议了。
如果联韵不和,那也就不是对联了,那叫对偶句。
对联的尾字和韵是对联的底线,如果其他不和,只要意境到了也无所谓。
名人出的名联出现尾字不和韵,可能是因为古字韵与现代韵有别。再说了,名人的智力水平很可能不如现代人,别把名人当神仙就好。
发表于 2011-2-11 0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搞清楚名人与明人的差别也不易。
发表于 2019-3-4 12: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4-20 11:00 , Processed in 0.1358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