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对联论坛

查看: 13631|回复: 41

【联句赏析】试论《钟情一对》的艺术特色(持续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4 10: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47 编辑

                                                           试论《钟情一对》的艺术特色


     《钟情一对》是苏夏精美绝伦的一套“私人订制”。这个“私人订制”不简单,可以说是“花间弄笛有声色”(1),月下抚琴无俗音。犹如一桌丰盛的艺术大餐,不仅选材精良,所烹制出的精美对句也是联袂而出,色彩纷呈,颇有“笔啖花香诗吐玉”(2),“诗袋微开香四溢”(3)的美不胜收的艺术气场。《钟情一对》无论从艺术创作角度还是欣赏角度来看,都堪称一块艺术的“净土”。
      所谓净土:《弥勒下生经》预言,弥勒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降至阎浮提国鸡头城,从该国大臣修梵摩之妻腋下出生,于龙华树下大会佛众,成就佛道,并使与会的九十四亿信徒皆得罗汉果。
      “这个阎浮提国因为是弥勒降生之地,‘夜雨香泽,昼则清和’,‘谷食丰贱’,‘人民炽盛’,‘干果美树,香气殊好’,‘自然生粳米,亦无皮裹,极为香美,食无患苦’,‘金银、珍宝、砗磲、玛瑙、真珠、琥珀各散在地,无人省录’。该国最神奇的地方是无论男女大小便时,‘地为之开,事论之后,地复还合’。有罗刹鬼‘除去秽恶诸不净者,又以香汁而洒其地,极为香净’”(4)。因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可免除一切劳作与愁苦、污秽与丑行,就成了佛教中的“净土”。
      而我们世俗的“净土”,应该就是陶公笔下的“桃花源”吧。确切地讲净土给予我们心灵的意象就是一个字——美!美给予我们心灵的是享受、是温暖、是宁静、不厌、不腻、不绝……浮士德沉浸在美好的瞬间时说:“留着吧,你,你是如此美妙。”
      在这块艺术净土上,辛勤耕耘和活跃着一批高境界、高水准、高品位的联句艺术的精英们。他们的很多出对句,可以说撑起了论坛的半边天,也是联坛书圃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完全称得上是:
      远瞩高瞻,赏不尽海阔天空,波光云影皆诗画;
      评古论今,争道是地杰人灵,文采风流越宋唐。(5)

      就目前《钟情一对》的艺术特色来论,大致可分为两种,近似于唐宋词的“婉约”和“豪放”之别。当然,这种刻意的区分似乎有点狭隘,所以才说是“大致”,也就是并不完全准确,说是模糊概念,其实是一种艺术特色和另一种艺术特色之间的些微分别。当然,艺术之间也是在不断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这两种艺术特色大致也可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清水河畔、胡杨乱羽、苏夏、纳然禅心、三余堂人等为主的创作群体(这里主要以《钟情一对》为范围的粗略划分,因为师友太多,请原谅无法一一论述);一个是以:笑骂今生、梦难圆、清风月影等为主的创作群体。
      第一阵营的艺术特色大多偏重于“婉约”,主要表现在出句的工整、传统、厚重、真情、俏皮、山水之约、笔墨风流、花草葳蕤、风月之声……可以说是俯拾皆是,信手拈来。
      第二阵营的艺术特色大多偏重于“豪放”,主要表现在出句的立意、气场、情调、哲理、警示、遣词造句、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人文关怀……基本上都在围绕这些内容和形式,淋漓尽致地发挥着。

      清水河畔的出对句多以工整、传统、厚重、真情、偶有山水之约为其主要创作风格,虽然出对句不多,但几乎是句句经典,一般师友的出对句十有八九一般,而他的出对句十有八九堪称妙语。表现出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创作水准,其艺术风格可称得上是:
      智水仁山观物妙;
      礼园书圃养天机。(6)

      胡杨乱羽的出句多以工整、厚重、大气,时兼具笔墨风流,和风月之声,以及巧夺天工之声势来形容。而且,佳词丽句也是源源不断地从他的笔底流出,堪称联坛不可多得的一名宿将。其艺术风格可称得上是:
      园中草木春无数;
      湖上山林画不如。(7)

      苏夏不仅每天精心烹制着《钟情一对》这桌艺术大餐,自己也积极参与到出对句的创作中。她的出句多在真情、俏皮、山水之约、花草葳蕤、笔墨风流的艺术氛围中流连,并且喜欢在一种俏皮的文字架构中去极力追求一种艺术的“唯美”。她的出句不仅多,而且也是佳句连连,令人目不暇接。其艺术风格可以说是:
      吟楼万山风景聚;
      墨池濯硏鱼龙藏。(8)

      纳然禅心是唯一一位不可多得的近乎于“纯情”的联句创作者,她的很多出句多通过纯粹、真情、花草葳蕤、风月之声来表现一副少女的纯真情怀。在她的大多数出句中,都能让我们嗅到一股诗意的芬芳,然后萦绕于我们脑海的中,成为诗情画意艺术的一种代言。其艺术风格可以说是:
      花海总含功德水;
      香台常绕吉祥云。(9)

      三余堂人是一位比较稳重而中庸的联句艺术创作者,出对句虽然不多,但常常能让我们看到他胸中那种谦和的气度和谦逊的姿态。他的出句多以工整、传统、厚重、真情见长,而且还兼有一种大气的能量蕴含其中。其艺术风格可以说是:
      二分风景八分画;
      楼外江声天外峰。(10)

      如果说,以上几位老师的联句基本上囿于工整和传统的艺术创作风格的话,那么,以下几位老师的联句创作风格,可以说是在刻意打破联句原有的创作模式,去积极探讨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联坛风格的这种改变,起始应该归咎于“笑骂今生”的出现,然后是“梦难圆”的加入,他(她)俩的创作风格几乎是如出一辙,都是在用平常语,营造不同寻常的气场,刻意打破某种语言的规范意识,从以小见大和人文关怀中突现警示语。“清风月影”的出句风格其实介乎于“婉约”和“豪放”两种之间,即钟情于“婉约”,又积极向“豪放”看齐。

      笑骂今生可称得上联坛的一位“隽侠”,他的出句多以气场、哲理、警示、以少胜多见长,他喜欢在一种刻意中,既保持着传统的思维,然后再故意去打破原有的语言架构,看似无意而有意的去营造一种艺术氛围,令欣赏者在一种叹为观止中,流连忘返。其艺术风格可以说:
      皓月空悬心境朗;
      妙云拥护智珠圆。(11)

      梦难圆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联句的创作者,她的很多出句不仅可以与笑骂相媲美,而且她还蕴含着一种空灵的艺术风格,这就使她的出句具有了禅意的芬芳。她的出句多以立意、气场、以小见大、人文关怀见长,看似信手拈来却又有几分苦心孤诣。其艺术风格可以说是: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12)

      清风月影是经常活跃于联坛的老将,他的联句创作风格的形成,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在不断的创新中来完成的。他的出句多注重立意、情调、遣词造句、花草葳蕤、笔墨风流,喜欢在遣词造句里,刻意营造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如诗如画的艺术氛围。其风格可以说是:
      树将暖旭轻笼牖;
      花与香风並入帘。(13)

      《钟情一对》中还有其他师友们的佳作,之所以在这里只提到了上面的几位老师,一是因为他们的出句被征用的比较多,二是他们几位的联句风格,在《钟情一对》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一定程度上讲,《钟情一对》也代表着论坛高级别师友们的艺术对话,知识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内涵之深厚,视野之开阔,都堪称上乘。
      当然《钟情一对》不仅仅是几个人就能够撑起来的一片“艳阳天”,随着佳句的不断被征用,和很多新师友们的加入,一个个新的面孔,一句句优美的出句正在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如:秋水南飞雁、雨儿、愚公、松子、老书童、木人艹……尤其是愚公,在这里有必要先书一笔,这是一位很勤奋的老先生,虽然出句大多平平,有时还会因为眼睛不好打错字,但他那种“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的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颇如陆游七十高龄写的自述诗“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的确令人钦佩。
      此为开篇语,下面将在持续更新中,不揣冒昧,针对一副副优美的联句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赏析和解读。在下平生所学有限,如在下面论述中有不妥和失实之处,还望各位师友能够理解和谅解,当然,如能及时给予纠正,在下更是“临表涕零”,感激不尽。


注:(1)悟能.(2)清风月影.(3)纳然禅心.(4)钟葵:布袋和尚善用“行为艺术”说佛法.(5)洱海公园.(6)《欧阳询楷书集字对联:禅意篇》.(7)南昌市八一公园.(8)河北米公祠.(9)北京香界寺.(10)湖南慈利观物竞楼.(11)故宫斋宫.(12)峨眉千佛禅院.(13)故宫绛雪轩。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邀请你加入群聊【每日一对】(277人)
欢迎大家加入微信交流群,添加我的微信:muhappylife 或 扫码加我,我将大家拉入到群里。添加时请注明:中国对联
发表于 2014-10-4 12: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赞赏!文武老师的见解细腻全面,文笔潇洒风流,读后受益匪浅,令人敬仰万分!
发表于 2014-10-4 17: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赏习文武兄高论,点个赞
发表于 2014-10-4 17: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武先生一直孜孜不倦的在论坛耕耘着。

起初我策划这个活动时,就是看见联友众多优秀出句,
取名【钟情一对】,顾名思义,就是自己钟爱的对联。

也希望更多的联友能够参与进来,发现你的钟情一对,推荐它,并且说出它的美。
当你在欣赏这美的同时,我想你会收获更多。

从去年到现在,一步步走来,也曾因为点评一事暂停一段时日。
但是不管怎样,论坛陪伴着我们在对联的道路上成长。
我们要感谢它,因为这里,让我们暂时忘记了尘世纷争,
正如文武先生所说,就像一个桃花源。
在这个桃花源里,虽然谈不上有多少精彩纷呈,但是真快乐。

目前,又策划了个【画龙点睛】活动栏目,也希望能够活跃论坛,在轻松的环境里得以进步。

最后,希望更多联友加入我们,去发现美,欣赏美。
发现佳句,欣赏佳句,学习佳句。

发表于 2014-10-5 12: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联的过程,也是我们学联的过程,学习各位师友的优点,联为心声,细细品读各位师友的心路历程,创作过程,思想背景以及内在性情,社会经历,语言以及风格等等,评的好坏这也是我们的机会,都是自己的师友,没有丢人一说,说多说少师友们都会理解,并且这也是义务劳动,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每周一评】和【钟情一对】每次评联我都会论坛短信通知轮值版主,大多版主积极参与,有些个版主也有或多或少的个人原因,不能及时回复和参与,这也希望师友们谅解,毕竟这是义务劳动,是爱好,毕竟还要养家糊口,经济社会,赚钱才是硬道理,风花雪月不能当饭吃,不愿意或没时间点评的版主短信我或者跟帖说明一下,轮值表在帖子里,说实话我也真不想三顾茅庐,三请五请的,当然我个人精力有限,这需要师友的参与和支持,没有师友的参与和支持【每周一评】和【钟情一对】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也就没有生存下去的必要了!希望师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这俩栏目!版主们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16: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48 编辑

                                                             “轻云一朵无牵挂”里的理性人生

      “天然自在,来去无碍”是哲理人生对“云”字的最佳诠释。
      出句“轻云一朵无牵挂”(可乐)也恰好是依托一个“云”字,于举重若轻和轻车熟路中,以浪漫的笔墨作出的最理性的人生思考。
      “云”的自由来去,是天空的广阔和风的助力,给了它无限的空间和动力。也正因为它的“无牵挂”,才能成为一朵“轻云”潇洒地来去。出句看似以信手拈来的随意挥洒,轻点笔墨,而后又晕染的恰到好处,其实是缜密思维里,所透露出的一种人生的处世态度。因为“轻”作动词时,也可引申为“慢”,而慢如果和人生联系起来,就有了一种富有的禅意。现如今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人都被“只争朝夕”的快节奏,无可奈何地裹挟着往前行进,而世间的很多事情,就像成语揠苗助长那样,急,往往只能是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急躁则烦乱其心,从容才能悄生智慧。
      当年在外游乐的齐景公听说晏婴病重,危在旦夕,于是立刻下令急速返回。齐景公心急如焚,先是夺过车夫手里的缰绳亲自驾驭,可还是嫌马儿跑得太慢,后来干脆跳下车向前奔跑,成为笑谈。
      做人要勤快,但做事不一定要图块。马跑起来比骆驼快,但骆驼一生走过的路是马的两倍,因为它活得更长。慢要落实到实处,就是慢慢地做事情,这需要定力,需要信心,需要持守,需要专注,需要一种沉浸其中的勇气。这里的慢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若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无论周遭多么的喧嚣,都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宁静渗透全身……白岩松说:“不平静,就不会幸福。”这是针对当今人们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开出的一剂良方。一位日本农业博士用10年去等7朵苹果花的绽放,他说,耐心是一种禅。《徒然草》里也有一句话:“名雕刻师使用的,是有点钝的刀。”佛家也是早就告诉过我们:静生慧,慧生觉,觉生定。
      “轻云一朵无牵挂”看似简单的一句自然描述,但它所蕴含的哲理不仅是慢,也有一种悠闲。悠闲是一种性情,更是一个人的修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悠然里是慢和闲的完美组合。“忙”:左面是心,右面是亡;太忙了,心就死了。“閒”(闲):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对句:鹤影几只自淡然(风过可有痕);瘦竹千竿育澹然(长河);明月三分不染尘(春风化雨)。可以说切景切题,都和出句一样在一种悠闲的意境里盘桓。“鹤本如云白,君初似我闲”(贯休)。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拥有一份悠闲的心境时,才能在几只鹤影里看到一份恬淡的愉悦和悠闲的境界。“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苏轼)。而瘦竹的育澹然,是和竹子凌寒傲雪的铁骨、翠色长存的高洁,以及劲节、虚空、萧疏的君子之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李白)。不染尘的明月,是它溶溶的素色、恒久的光芒、旷远的形态、寂静的质地、美好的传说,赋予了人们无限的想象,以及给人们的心灵所造成的一种“空灵”后的精神寄托。
      “轻云一朵无牵挂”的理性思考和“唯美”演绎,都促使对句必须在同样一个境界里真诚的对话,才能算是佳句,才能令欣赏者从中领悟到那种自然景观以外的弦外之音

点评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赞一个!!!  发表于 2014-10-10 19:5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7: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48 编辑

                                                    浓彩淡墨“荷叶田田眠小月”里的诗情画意

       古人认为:凡描写风景之诗句,闭目如在眼前,皆为佳句。“荷叶田田眠小月”(纳然禅心)是一句风景诗,更像一幅浓彩淡墨的水彩画。诗情画意,闭目如在眼前。此情此景,养眼怡心,有潇洒出尘之唯美。“荷叶田田”是浓浓的绿色,而“小月”是淡墨一点;“荷叶田田”是自然之景,“眠小月”是俏皮之语;“荷叶田田”是画意,“眠小月”是诗情。此诗情画意,与杨万里的“连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样,美的令人心醉。武汉东湖可竹轩有副联句,恰巧诠释了这种“诗情画意”的真谛:
       皓月凝辉,竹影婆娑留画意;
       明湖摇翠,浆声欸乃壮诗情。
       诗情画意的本质,要给予我们的就是一种美的呈现。这种美令人情舒意畅,悦目赏心。其实,自然界中很多美丽的事物,都有本色之神采。而那些本色的美,如再经过艺术的描绘和加工,其神采就会熠熠生辉,经久不衰。多数情况下,描写荷花的诗句和文章,都是以花为美,以香远益清为美,单纯以荷叶喻美的并不常见。但“绿”字的智慧之语是:天蓝拌土黄,调出山水色。直白点说,就是天地之色的完美搭配,才孕育出了生命的原色——绿色。当然,佛家也肯定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么,无论是惊艳的花朵,还是平常的绿叶,都具有不同性质的美,也就是本色之美。其实,在生命长久的岁月里,平常的绿色和饱满的果实,往往蕴含着更多生命的能源,生命的密码,生命的美丽。固然这些美,过于简单,但绝不草率;固然这些美,过于单调,但绝不乏味,在每一个欣赏者的眼里,它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美来。克里希那穆提在《关系的真谛》中说:“你改变不了一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一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流流淌的速度,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自然景色如此,艺术创作亦是如此。
       出句是纯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笔墨是浓淡相宜,而且也是情景交融。而对句:蛙声阵阵唤流萤(胡杨乱羽);蜻蜓款款戏清风(清水河畔);莲花淡淡醉清风(静波水月)。都与出句在同一个境界里舞蹈对话,使整个联句的画面更加完整和生动。出句是完美的静景,而对句是惟妙惟肖的动景,整个画面可谓是动静和谐,优美流畅,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留恋其中,不禁令人悠然而陶然。不仅如此,这种画面我们还可以通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验证一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荷叶、荷花、荷香、清风……当然也有月色。我们也会跟着作者的笔墨来欣赏这“夜色多美好,在这宁静的晚上。”但联句不同,联句需要在短短十四个字里就要容纳很多内容,以期达到“简单解说”和短小精悍这一艺术形式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在联句中作为主体意识的出句尤为重要,唯有先有一个好的出句,才能抛砖引玉,启发应对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趣,进而创作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佳句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8 04: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吟诗作对不容易,懂得欣赏或许更难。文武老师的欣赏和分析水平简直到了令人仰望的高度了!

点评

谢谢松子先生的欣赏和支持。周末快乐!  发表于 2014-10-19 15:4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20: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49 编辑

                                                 “宦海归舟伤累满”中的情绪宣泄

      《庄子*缮性》篇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意思是说:由于外物而丧失自身,由于流俗而失却本性,就叫作颠倒了本末的人。
      自古以来“官场”就是名利场的集散地。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要想不“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做个明白人,还真是不容易,而像范仲淹那样高调说出“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然后引发出振聋发聩的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大抵还真是“欲觅知音难上难”。所以明白人郑板桥才说糊涂语“难得糊涂”,聪明人洪应明才说老实话“居高者,形逸而神劳”,而真性情者嵇康才会在山涛推荐他做官时写了一篇传世佳作《与山巨源绝交书》,细数做官的“七不堪,二不可”。做官难,不仅仅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问题,而是要想做个好官,最后还能全身而退,不仅需要智慧的斡旋,更需要坚定的洁身自好,其间的是非荣辱用“悲欣交集”来形容都不为过。固然做个贪官或许要容易一些,但容易的背后要担的风险会更大,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所以,仕宦因升沉无定,多风波险阻,如处海潮之中,才称为“宦海”。才会有“他那里宦海沉沦,我这里愁城遥远”(王錂《春芜记•秋闺》)之感慨。
       出句“宦海归舟伤累满”(三痴)看似指的是官场的不容易,但言外之意则是在为那些敢于为民请命的清官树碑立传,事实上也只有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清官,才会“伤累满”。刘伯温的自勉联云“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古代君子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在兼济天下中,要想做到无愧我心,光唱高调是不行的,不仅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更要有一颗以“天下为公”的磊落情怀,和高尚品质。“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可以说是字字真情流露,句句力透纸背。都是在为“伤累满”积极作总结报告。
      “宦海归舟伤累满”用一种箴言的格式和语气,深刻而又细腻地刻画出了一位清官致仕归来,身心俱疲的形象。对句“清风出袖布囊空”(梦难圆),“溪山对隐老残身”(三痴),都是在完成出句所给予的任务,把一个片段推向高潮,把一种境界演绎的更加完美,同时也扩容了联句的内涵,增加了联句的厚度。
      林则徐卸任以后,在居室内自撰一联:
      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
      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
      这虽然是他在受诬陷、被革职后所写的联句,而心境如此开阔、自谦自励的楹联,其淡泊明志、豁达开朗的心境和胸怀,也只有曾经写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联句的林则徐才能做得到。
      对句“浮尘隐士利名空”(路上),“江湖混迹感怀深”(书童),则从另一个侧面来深化出句的主体意识,避开“庙堂之高”,抒写“江湖之远”,一正一反,交相辉映。无论是“利名空”还是“感怀深”,都是一种高境界的人生感悟,都是在烘托出句的意境,
      清代学者李渔,晚年隐居杭州西湖之滨,自撰退隐联:
      繁冗驱人,旧业尽抛尘世里;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从此远离名利场,退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如诗如画的西子湖畔,说是“小隐湖山思过往”(梦难圆)也好,“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也罢,名利场的是是非非都已为过眼云烟,不再记挂于心了。
      当然,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或许还会看到另外一种境界。“宦海归舟伤累满”把“伤累满”喊出来,也许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只是用来平和心灵的一剂方药,未必像形容的那样的不堪。因为只有把心中的压抑和不快喊了出来,才会减轻那种曾经的负面情绪给精神上所造成的伤害。历史中似乎不乏其人,苏轼在谪居黄州时曾经写了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词的下阕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说是从此划着小舟离开这个名利场,寄身于江河湖海之间,其实未必是就真的坐船走人了,纯粹就是发个牢骚,放逐一下自己的情绪。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出句“宦海归舟伤累满”所承载的内涵不仅只有消极的一面,还有更为隐蔽的积极的一面,如此好事,确实值得书一笔。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7: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49 编辑

                                                “春心跌在花丛里”的唯美呈现

      盈天地之间,有众美焉。而四季之美,春天尤甚。有“万叠云山图画里;一楼花月笑谈中”(1)之声势;“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之细腻;“鹅岭梅香刚吐蕊,龙城柳色尚含烟”(3)之委婉;“乍雨乍晴春事好;宜诗宜画物华殊”(4)之和谐;“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5)之神韵。春天的美总是姹紫嫣红开遍……
      出句“春心跌在花丛里”(苏夏),用拟人的手法,把抽象的春天借助于花丛精心地烘托出来。“春心”原指因春景所引发的意兴或情怀,但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刻意地逐字逐句地照本宣科,如果说按本意来解释,出句虽美则美矣,但所呈现的内容和意境过于直白和单薄了点。所谓美的欣赏,就是要我们去从中挖掘那些更接近于我们心灵所需求的那种东西。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它具有可观的本质。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面的一种属性,它只存在于每个观赏者的心里。每一种人心建出一种不同的美,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才产生了审美。而我们才会有不同的审美和爱好。
      所以说,“春心”我们不仅仅看做是一种意兴或情怀,它也应该是一种借喻,是刻意把春天幻化成春心,这样的抽象转换,看似多余甚至是无聊,其实是想把一种美更具体化了,是为了后面的文字表现力作一个铺垫,这种开场白似的铺垫,能起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既然“春心”是春天的代指,那么下面如何来用几个字就能够让一副联句出彩,就要看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创造能力了。
      “花”是一个大多情况下用来形容春天的“尤物”,当然也是一个被人们不厌其烦甚至有点用烂了的词句,要想别出心裁的给人一个意外惊喜,就必须在字词的推敲上,下点真功夫。出句故意避开可修饰花的诸多形容词不用,而借用一个动词“跌”,把“心”和“花”连接起来,乍看似显突兀,或许还有几分惊奇的感觉,但整个联句的能量却一下子被激活了,也使整个联句的美感,一下子上升到了一个可供人瞻仰的高度。“春心”和“花丛”是整个春天的代指,但因一个“跌”字的“点化”,联句的内涵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联句所展示的整个画面也是五彩斑斓,有种令人目醉神迷的骀荡。这种画面所展示的一切,给人的感觉是“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为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6)。此种画面真有“拓我诗肠,一山一水”(7)的心灵开释,和“最宜观处皆成画,於暂闲时辄咏诗”(8)的艺术功效。
      对句:牧笛悠扬旷野中;(9)蝶梦串于牛角尖;(10)云梦醉乎柳巷中;(11)都是在与出句遥相呼应,在追求神似的笔墨中,极力刻画与出句相关的各种美的事物,把整个联句的意境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对句:诗眼醉于柳岸边;(12)诗笔横于香阵中;(13)则借用春天的美景,来抒发一种情怀,把自然风光与艺术创作紧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另外一种景象。对句:俗事抛于山水间;(14)浮利忘于云水间;(15)看似抛开了与春天有关的美景,其实是在进一步深化出句的主体意识,另辟蹊径,把自然之景与人间之情联系在一起,可谓是情景交融,别有洞天。以上这些对句,无论从艺术创作角度还是欣赏角度上来讲,都和出句一样,用“唯美”的情怀和笔墨,把一种意境表现的更加赏心悦目,令人过目难忘。


注:
(1):青城山朝阳洞联;(2):僧志南;(3):柳州鹅山联;(4):中南海静谷崇雅殿联;(5):桂林叠彩山望江亭联;(6):BEYOND《光辉岁月》歌词;(7):九尾;(8):刘家庄行宫联;(9):纳然禅心;(10):笑骂;(11):清水河畔;(12):方竹;(13):梦难圆;(14):洋洋;(15):有瘾。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0 16: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50 编辑

                                                           浅斟低唱“月亮中秋,洒满人间都是爱”

      歌坛宿将蔡健雅在《中国好歌曲》栏目担任导师时,在评价唱作人“周三”的一首歌曲时说:“他的歌在我的印象里,就像是白米饭,白米饭就是我们华人身份的象征……”其实在文化范畴里,象征华人身份的东西有很多,月亮就是其中之一。
      当我在论坛里看到一位朋友说:“看看版面里的对联主题都是风、花、雪、月。你们不能从“风花雪月”的主题里走出来……”时,我也有同感。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风花雪月”这些却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凡是涉及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可以说都少不了这些主题,撇开诗词这个大的艺术范畴不说,就是比较“小众”的,但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对联而言,其中不少的内容仍然和这些主题有关。说白了,这些主题,就是文艺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就是我们艺术活动里的“白米饭”。
      问题是有些人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问题的另外一部分,因为在文艺创作中,不仅仅是主题的问题,而是怎么去表现才是问题的关键。古人早就说过“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袁枚)。一样的主题,因为有了不一样的发挥,才不会因循守旧,亦步亦趋,才有可能推陈出新,承上启下。如果我们无端地抽空了这些内容,很多经典的东西一定会黯然失色,不忍卒读。这些东西看上去好似情感的润滑剂,有时候甚至给人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但如果我们用慧心去看,在这些主题背后所隐藏的,更多的则是情感的一种寄托,这种精神上的寄托不仅蕴含有个人的“精气神”在里面,也有一些关乎国家、民族、历史、传承的“正能量”在里面,所以说,我们可以抨击创作者的浅薄,但绝不可小看这些主题所赋予我们的一种精神和文化的深刻内涵。
      月亮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文艺创作中是最常见的一个个体,不仅在诗词中是这样,在楹联中也是不厌其烦地频频出现,真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
      红莲开翠海,拖来一瓣清香。
      ——昆明翠湖碧漪亭
      白云常住东西岭;
      明月不分上下楼。
      ——重庆通元门侧峰顶五福宫石坊
      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
      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朱公纯题扬州平山堂
      毫不夸张地说,洋洋洒洒一部中国历代楹联史,像这样的联句俯拾皆是,枚不胜举,几乎占据着楹联的半壁江山。而我们所看到的是,同样在以月亮为主题来描述一种风景,表达一种情怀,寄托一种情感,因为用了不一样的表达手法,使我们在不同的艺术境界里,欣赏到了不一样的美,也有了多重的思想感受和心灵感应。堪称蔚为壮观,美轮美奂。
      月亮以其亘古不变的形态不仅影响着世间万物,也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它的阴晴圆缺也从来没有被我们嫌弃过,正如一位作家的一段话所说:“要说对人类的贡献,太阳比月亮大无数倍,但是,我们用于赞美太阳的语言和文字,不及月亮的十分之一。人类一动情,就想起了写诗,一写诗,就会请月亮帮腔,尤其是情诗,情诗如果没有缠绵过月亮,简直不像诗人……人类的食物,月亮没有参与过制造,世上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所需的能量,月亮也没有什么贡献,我们没有抱怨过月亮一次,更没有咒骂过一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对于一个远在他乡的人,月亮多数时候就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从古代的嫦娥奔月到如今的嫦娥飞月,我们的情感寄托和科技发展路程,都是和月亮紧紧关联在一起的。
      出句“月亮中秋,洒满人间都是爱”(清水河畔),也正是把这种美好的精神寄托诉诸在联句中,用中秋这样一个特殊的寄托人们思念和祝福家人团圆的节日,完美地表达出来。尤其是“洒满人间都是爱”更是把这种情感推向一种高潮,把月亮看作是传递“爱”的光芒,这种借物达情的艺术手法虽不鲜见,但能够在联句中借用寻常的“月亮”更加积极地烘托出来,的确有赏心悦目,心灵共通的艺术欣赏效果。
      对句:“云飄故里,捎来锦字尽为思”【孤鸿】;对句:“情牵故里,溢于心底尽为思”【有瘾】;“清辉万里,心牵故里总关情”【风过可有痕】。都是在契合出句的意境里,把一种漂泊在外的人,对家乡思念的一种情感和盘托出。而对句:“酒香斗室,抛开世事且当歌”【水起】;“情浓今夜,流于弦上尽为痴”【春去如过翼】。看似没有思念的倾诉内容,其实抛开世事后的高歌和流于弦上的痴情都是点点滴滴总关情。
      看似平常的月亮,因为一句句优美的浅斟低唱,一份情的倾述和一份爱的寄托,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却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8 1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50 编辑

                                                          真性情的表露“醉乡每是逃身处”

      竹林七贤生活在晋王朝统治比较昏暗的年代,由于不满于当朝的统治者,常“饮酒昏酣”、“遗落世事”,颂扬老庄学说,纵酒清谈,正如杜甫所云“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悉绝”,除了借酒消愁,主要目的是隐于酒乡,遁世避祸。宋人叶梦得说:“晋人多言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嵇、阮、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他们以酒来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和人事上的纠纷,因此会做出一些怪诞癫狂的举动。刘伶性情旷达,常常喝醉了酒,把身上衣服脱光,裸体在屋里一边喝一边晃来晃去。一天,有人来访,见他如此模样,实在看不下去就讥讽道:“你也是礼教中人,似这等行径实在有失体统。”刘伶听了,醉眼一翻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裳,你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据说,晋文帝司马昭想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阮籍女,阮籍不敢直接回绝只好一醉六十余天,天天酣睡,司马昭找不到开口的机会最后只好作罢……
      醉乡逃身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真性情的表露。这种“颓废”的表露,古往今来每每是五花八门奇招迭出,甚至可以说,酒文化的历史有多久,这种醉乡逃身的故事就会有多少。有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身苦劳心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其中的拿壶酒来就是为“劳身苦劳心苦”的一醉,这种醉,可以说是调节,但其真正的目的还是“逃身”,因为可以“一醉解千愁”,醉了生活中所谓的一切都会被暂时的“屏蔽”,也只有在一种醉里才能在短暂的解脱里获得一种精神的抚慰,说是自欺欺人也行,这种假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短暂的满足和逃避,可以使经常绷紧的神经不至于断裂。这种看似荒唐的行为,对于人们神经的作用,肯定是利大于弊的。曹操的《短歌行》就是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还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更是把几位诗人的形象,通过酒刻画的惟妙惟肖,仅从描写李白这几句诗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我们就不难看到,李白的醉酒,从一个侧面也证实了,是他自己为了麻痹神经,逃脱一种郁郁的不得志:
      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
      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
                           ——采石矶太白楼联
      虽然说“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但这种痛并快乐着的行径,其实是大多数男人真性情的一种表露。有话无处说,有话不敢说,这种压抑和痛苦,也许只有通过酒才能释放出来,那些所谓的胸中块垒才能在酒的浇灌下,慢慢的软化和稀释: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月琴尊等闲抛却?
      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滁州醉翁亭联
      出句:醉乡每是逃身处。(胡杨)以一种点石成金的艺术效果,把一种“不端”的行为,上升为到一种“行为艺术”的高度,展示了一份人们的真性情。对句:梦里依然洒泪时;【风过可有痕】对句:梦境堪怜失意人;【爱恋】对句:苦海无非失意人;【闽生】都从正面来诠释“醉乡每是逃身处”的无奈和伤痛,把一份堪怜的情怀进一步放大,把一个失意人在苦海中的苦苦挣扎,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几个对句没有劝慰,但有同情;没有指点,但有安抚;没有刻意的修饰,只是坦然的相告。艺术效果里杂糅的是一种人文关怀里无声的支持,和默默的相伴。而对句:梅苑当为养性斋;【虚 无】对句:陋室深藏养性人【枫林】刻意避开人性的弱点,从反面来表现另外一种生活的真谛,来抒发一种淡然的情怀,来化解一种心灵的苦痛。无论是陋室还是梅苑都是最好的养性之处。生活没有绝境,醉乡的逃避虽然可取,但毕竟是暂时的,而要想在某些方面“长治久安”就必须善养性情,也只有这样,才能脱离那种醉乡的逃避,成为生活的主宰者,把生活中最阳光的一面,展示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8: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51 编辑

                                                   “世相参空余一笑”里的芬芳禅意

      世相参空余一笑
      人生到底是单程
             ——梦难圆
      正因为人生的来去是单程,所以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没有彩排的新生活,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想做高冷的猫,结果却活生生累成了狗。”但我们依然还要用一种快乐而又坚强的信念,撑起我们对明天幸福生活追求的风帆。生活没有对与错,只有我们在选择时的迟疑与忖度。选择,总有选择的原因,或许当时的我们不能完全把握今后的路是否能够走得更平坦,但既然选择了,就只能勇敢地走下去。有些虽说是迫不得已,有些虽说是一时的冲动,或为情,或为事,或者干脆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就这样单纯地选择了当时的一切。可以肯定的是,与时间较量,我们未必是赢家,但落棋不悔,因为时光不会再重来,爱过恨过走过一遭,后悔无用,遗憾无用,而最好的生活态度,就是想要自己过得好,除了大胆地往前走,就只有真诚地去爱当下拥有的一切。电影《红高粱》插曲中有一段歌词唱得好: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呀……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日本*梦窗国师)世相百态,人生百年,无论是风光无限还是贫穷落后,到最后都会是尘归尘,土归土,哪里来哪里去。所以说,要想过得幸福,享受一份内心的宁静和安闲,必须要对生活中的一切来一个慧心的“参悟”。这里所谓的“参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让你去某处深山禅院“参禅悟道”,而是每天都要对眼前生活的一个总结和思考,有一句电影台词说: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人生一世,就是一场修行,这场修行最真实的一面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苦也好,甜也罢,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过,既然是修行,就算与佛结下了缘。你可以说自己不信佛,但我们所谓的一切善恶行为其实都在佛理之内,都与佛脱不了干系,而我们的善心慧心感恩的心,又恰好与佛法相通:佛心生慧心,佛法出办法;人缘通佛缘,善缘出机缘。因而才有: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四川青城山
      出句“世相参空余一笑”(梦难圆),参就是看,空就是透,世相看透,惟余一笑,这一笑,既是慧心一悟后的舒心,透着芬芳的禅意,也是佛心生慧心的一种必然,昭示者生命本真的美丽。禅宗偈语:荣枯过处皆成梦;忧喜两忘便是禅。禅者,万物真实展示后的自然之美,能令人赏心悦目,能和人灵犀相通。
      云南丽江喜祗园弥勒殿有联云: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所以,出句的“余一笑”已是没有话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剩下天高云淡,忧喜两忘。对句:“禅心顿悟释平生”【纳然禅心】;对句:人情知了弃三痴【清水河畔】;对句:因缘看破了无嗔【不三不四】。都和出句形成精彩的对话,把慧心的“释平生”、“弃三痴”、“了无嗔”融入出句的“余一笑”里,真是令人“无一言,无一可言”。但芬芳的禅意,会直抵心扉,令我们欣欣然而陶陶然。   
发表于 2014-12-3 09: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武兄的点评有思想、有高度,见解高妙;文字朴实、流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笔触美轮美奂,引人入胜。读后让人感觉赏心悦目,受益匪浅。兄台的每一篇评论文字都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诗词对联的好教材。建议你将你近年来所有的对联赏析文章收集成册,伺机出版,让更多的人有学习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09: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水河畔 发表于 2014-12-3 09:09
文武兄的点评有思想、有高度,见解高妙;文字朴实、流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笔触美轮美奂,引人入胜。读 ...

      上午好, 真诚谢谢清水兄的抬爱和溢美之词。我能够在此说些还不够成熟的文字,首先是《中国对联论坛》给了我这样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再就是得益于各位师友的鼎力支持和欣赏,在下在此一并谢过!虽然说我的这些拙作,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还不够专业,文字修辞还欠些火候,但我会一直努力地做下去,把自己对对联艺术的一点心得体会阐述出来,与论坛各位师友共飨。至于收集成册,伺机出版,也未尝和不可,但这只是后话。而眼前最紧要的是自己只有好好做事,才是未来成事之根本。
    再次感谢兄台的恳切之词!
发表于 2014-12-3 09: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水老师说得好!文武老师也真该考虑出书了。网络终究是网络,而非殿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07: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51 编辑

                                            迷离春色画不尽:“烟雨江山千户隐”

      王安石有两句《咏石榴花》的诗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很富有哲理意味。因为仅仅只是这一点“红”,就透露了春天的气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那“姹紫嫣红开遍”的盛景;那“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故宫长春书屋联)的惬意;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那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的无限春光……总之可以让人:
      世虑顿消除,到绝胜地,心旷神怡,说什么名,说什么利,说什么文章声价?放开眼界,赏不尽溪边明月,槛外清风,远离疏钟,堤前斜照;
      湖光凭管领,当极乐时,狂歌烂醉,这便是福,这便是慧,这便是山水因缘。涤净胸襟,赢得些萧寺鸣钟,遥天返棹,平沙落雁,远浦惊鸿。
       ——安徽正阳关观澜亭联
      杜牧的《江南春》诗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把江南春景的广阔、深邃、迷离像是通过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而苏轼的《望江南》词中也有“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以居高临下的特写镜头,把烟雨笼罩着的千家万户付诸笔端。当然,这些诗词中的“烟雨”景色,虽是为抒情作铺垫,但因为用得好,自成一番境界,所以是“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赵翼《瓯北诗话》)
      出句:烟雨江山千户隐;【三余】可以说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可以说是只管“作画”,恰似一幅“ 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的中国水墨画。固然是乍一看画面突出,而意境略显单薄,但若细细品味,却又有一份厚重的沧桑感融入在一种苍茫的意境里,令人心中陡生几许感慨,而眼前的景色也在一种迷离的色彩中渐次的清晰起来。受联句这一艺术形式的限制,作为联句的出句,虽然说或短或长无不可,但作者在表达眼前景,心中情时,或喜欢选择直抒胸臆,点到为止;或喜欢尽力铺排,色彩纷呈。“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答谢民师书》)基本上都是可以的,所不同的是,联句的文字必须在凝练的笔墨里,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和意蕴,有“疏狂一笔承山势”【雨儿】的潇洒和广阔,恰如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所言“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如此,方可称得上佳句。
      对句:酒香柳岸一竿闲;【可乐】对句:渔舟蓑笠一杆闲;【养猪先生学对联】对句:桃花小筑一琴幽;【三痴】对句:棋枰楚汉两军横;【梦难圆】都是从大到小,在出句的大画面上,洒然点上生动的一笔,使画面一下子有了生命的色彩,可谓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浑然天成,自成一体,使欣赏者从出句的深思中走出来,进而在一方小天地处流连驻足,怡然自得。而对句:风云天地一鸥游;【清水河畔】对句:竹篱宅院百花妍;【秋水南飞】依旧延承着出句的架构,在画面的一处,如蜻蜓点水般的轻轻一勾勒,便有了一种引人遐思的低徊境界。
      出句:烟雨江山千户隐;【三余】是诗也是画,正所谓迷离春色画不尽,万千景物水墨中。作家刘墉曾在一文中写道:“真正慧心的美,常像是简简单单的禅宗水墨画,不必华丽的色彩,也无须复杂的构图,却能在那‘空灵’处引人遐想,给人美。”
      这既是禅机,也是审美。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7: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文武 于 2015-3-5 06:52 编辑

                                                禅心澄澈“心若空灵常驻月”

       有人解读“禅”字后说:“禅,可分为两种,即:内心的自在安定与对外在世界的慈悲关怀。我们对待一切生命的敏感度,也是一种禅的表现。禅修,不一定是闭门自修,或者不管外在的世界,不管众生的幸福安乐。禅,更积极而言,是对一切生命真切、无私的关心与慈爱,所以,对内而言,禅称之为智慧;对外来说,禅则称之为慈悲。”
       严格来说,参禅悟道的事情,应该归咎于佛门弟子的修行范围,和世俗凡尘的行为思想是有一定距离的,因为佛门弟子的修行就是要摒除一切繁文缛节,拒绝一切名利的诱惑,度其行云流水生涯,粗茶淡饭,一衣一衲,鞠躬尽瘁,普度众生,让精神和操守在不知不觉中升华。正如本焕长老所言:“我们的智慧是修来的,希望大家为了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好好发心,好好修,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从世俗的眼光看过去,这同时也是对俗世中人一种极其美好的希冀和祝福。有一句话说的恳切:“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不够。有慈悲的人,没有看不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
       而世俗生活恰如一句老话: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很多事,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生活的傀儡,看似自由选择度很高,其实却又有许多看不见的障碍和揪心的无奈,即使我们再如何努力,如何的殚精竭虑,到最后也是事倍功半,回天乏术。固然说有时候是我们的智慧不够,但很多时候,确实要“尽人事,听天命。”这看似唯心论,其实蕴含着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鉴于此,那些有见识的贤者便常常用警示语规劝世人,比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作联一副:
       上联:少思八九;
       下联:常想一二。
       横批:如意
       无论是少思,还是常想,都与心有关。快乐之事未必常有,但可以常想;不快乐之事也许很多,但可以选择健忘。只有这样,才是生活如意之根源,才是颐养天年之正道,才是所谓的福慧双修,而后才能福寿双全。佛语有所谓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也是在点化世人。《维摩经•佛国品》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而古语也有:修身先修心,心正则身正。不仅是佛家如此,道家也是如此。上海豫园城隍庙有联云:
       上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下联: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我们且不去说“因果报应”,但我们看看这些就知道,做个好人的妙处,行些善事的好处。而一个人如果做了坏事,他还能梦稳心安吗?更遑论什么“空灵”与“常驻月”。
       出句:心若空灵常驻月;【笑骂】既蕴含禅意,又符合佛理,短短几个字,就把人心所渴望的一种美好一语道破,是美好的祝福,也是人性对一种“净土”的心向往之。钱穆的妻子胡美琦曾在一篇文中回忆道:“钱穆喜围棋,但从不喜与人对弈,他嫌那样劳神费力,所以更喜欢自己独自摆棋。每当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说:我为你摆盘棋吧,让你看到这里的乐趣。钱穆让我感到,人生也如摆棋,用不着与人比短长,争输赢,只要面对自我,也能自得其乐。”这种境界和修为,直言不讳地说已经达到了“空灵”的境界。而这样的人,自然是明月在心中常驻,美好在心中常有,智慧之灵光在心中常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宋*无门慧开)。这应该是对“空灵”之心境,最恰切的诠释。
       对句:胸如豁达自行云;【清水河畔】对句:意如淡雅自出尘;【风过可有痕】对句:志当高远可凌云;【枫林】都是从正面解读出句,有意延伸出句的意境,突出了整个对句的哲理性,不仅使欣赏者一目了然,还能使欣赏者心领神会。而对句:欲如炽盛必伤身;【千山客】对句:胸存羁绊怎涤尘;【三余】犹如警示语,则从反面切入,令人醍醐灌顶,看似说教之语,其实是温馨的提示。
       这正反两种境界的对句,都是在积极地把出句的意境更加美好地烘托出来。既有“空灵”禅意的解读,也有美好哲理的提示。读后使人颇有“乍来顿减尘嚣;小立便成仙境”之感喟,之快意。
发表于 2014-12-21 20: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有出书之日,一定要送我一本哦{:soso_e112:}

发表于 2015-1-1 17:34: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受益匪浅。。。
谢谢文武老师!您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天天对联论坛 ( 粤ICP备2021074624号 )

GMT+8, 2024-4-20 09:26 , Processed in 0.2130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中国对联网微信号